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歐冀息爭議 為生物燃料目標設限

信報財經新聞
P13 放眼國際 2008-09-16


歐冀息爭議 為生物燃料目標設限


  歐洲議會內極具影響力的工業委員會上周四表決通過草案,降低歐洲使用生物
燃料的目標,因為這種一度被譽為可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最近受到猛烈批評,
要對國際糧食價格飆升及森林遭破壞負上責任。環保組織對草案獲得通過表示歡
迎,但生物燃料生產業則表示強烈不滿,指出新草案不單對該行業構成打擊,同時
對環保亦毫無幫助。

  隨着全球汽車數量不斷增加,以及石油價格持續上漲,各國均竭力尋求可替代
石油的能源為汽車提供動力。在此情況下,歐洲議會工業委員會去年訂下目標,要
求陸路運輸所使用的燃料,在2020年前有10%須來自可再生能源,但沒表明是哪類
燃料,以及各種燃料的使用比例。


穀物造油推高糧價

  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燃料、電力、氫氣等,但近年幾乎所有人都將生物燃料視
為唯一的再生能源,並進行大量投資生產,令該行業獲得高速發展。

  不過,眾多團體近期對發展生物燃料作出猛烈批評,指責以穀物和油籽生產燃
料供汽車作動力,是導致國際糧食價格飆升及森林遭破壞的元兇。聯合國糧農組織
官員表示,歐美等發達國家積極推廣生物燃料,結果將一億噸的穀物從人們的鍋子
裏搶走,用於裝滿汽車油箱,與此同時,全球卻有八億多挨餓的人因為糧價上漲而
陷入更艱難境地。


附加條款降低用量

  此外,科學家和環保組織則指責發展生物燃料的政策,令大量森林被砍伐而遭
到破壞,對環境的污染可能比石油更加嚴重。

  針對這些批評,歐洲議會工業委員會表決,雖然繼續支持陸路運輸在2020年前
使用10%再生能源的目標,但卻加上多項附加條款,例如在上述10%目標中有至少4%
必須是電力或氫氣等可再生能源,意味最多只有6%是以穀物生產的生物燃料。委員
會同時通過中期目標,要求陸路運輸所用燃料在2015年前有 5%來自可再生能源,
其中至少五分之一是不經由糧食生產的生物燃料,例如農業廢料或海藻等。


乙醇業不滿受影響

  此外,委員會又規定生物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須較化石燃料的排放量低
45%,而到了2015年,更要較化石燃料低60%。委員會將在2014年就使用再生能源的
進展作出檢討,並會按當時的科技發展評估能否達到所訂目標。除陸上運輸的能源
目標外,委員會亦支持歐盟的整體能源目標,即在2020年所有消耗能源中有20%來
自可再生能源。

  環保人士對草案獲委員會通過表示歡迎。盧森堡一名綠黨成員表示,委員會維
持使用生物燃料的目標雖然欠妥,但至少在對付糧食燃料造成損害性衝擊事宜上,
已加強了保護措施。另一環保組織地球之友成員亦表示,委員會通過草案,顯示他
們承認大規模使用生物燃料所引致的嚴重問題。

  委員會草案仍需歐洲議會全體大會及歐盟各成員國政府確認,才能正式通過。
一旦落實,將對巴西、馬來西亞、印度及歐洲的生物燃料生產商造成打擊。由於擔
憂行業前景受損,歐洲生物能源生產商正尋求辦法阻止草案通過。歐洲生物乙醇燃
料協會發表聲明說,歐洲議會的有關草案,嚴重危害該行業為歐洲生物燃料生產所
作的50億歐羅投資,並令所有與該行業相關的就業機會受到威脅。


無助發揮環保作用

  生物燃料業人士又表示,草案推廣使用電力汽車,雖然可以減少汽車在道路上
排放廢氣,但電能仍是由化石燃料所生產,電廠排放的溫室氣體在整體上同樣多,
因此根本不能發揮環保的作用。

  專家亦同意,歐洲立法規定使用電力、氫氣或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在短期內
無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最佳的選擇可能是鼓勵人們提高能源效益,以及發展更節
能的引擎。

文章編號: 200809163910055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3 放眼國際 2008-09-16


錯誤政策 聯國促停


  生物燃料一度被鼓吹為能取代石油的替代能源之一,但隨着全球糧食危機的出
現,生物燃料變成許多團體的攻擊目標,因大量原本種植糧食作物的農田,被用來
種植燃料作物。美國得州政府更在上月指出,大力發展生物燃料是一項錯誤的政策。

  推廣生物燃料是美歐的既定政策,各國每年更為此投入數以十億美元計資助生
產。根據美國總統喬治布殊的計劃,今年美國生物燃料使用量必須達到九十億加
侖,2009年達一百一十億加侖,2022年則達到三百六十億加侖。不過,得州政府上
月指出,大力發展生物燃料是一項錯誤的政策,因為美國三分之一的生物燃料由穀
類作物轉化而來,結果導致糧價暴漲,直接衝擊得州禽畜業的營運。

  美國最大雞肉生產商Pilgrim's Pride總裁亦表示,飼料價格已升至失控,該
公司今年單在飼料的開支就暴增9億美元。他認為,美國政府大力發展生物燃料的
政策是錯誤和具毀滅性的,因為此舉不僅造成糧價暴漲,損害美國消費者利益,同
時亦引發世界糧食危機。

  世界銀行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從2002年到今年2月,一攬子糧食價格漲達
140%,其中美國與歐盟大力開發生物燃料對糧價上漲要負上最大責任,相當於推動
糧價上升75%。另外,歐美對發展生物燃料提供各種補貼,扭曲了市場供求關係,
致使大量田地被用於耕種燃料作物。因此,在美國農民享受糧價上漲和生物燃料補
貼等多項好處之際,許多貧困國家則陷入糧荒,甚至發生暴亂。聯合國糧食顧問因
此呼籲,歐美應立刻凍結在這方面的投資,以減慢生物燃料的發展和遏抑糧價上漲。

文章編號: 200809163910056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3 放眼國際 2008-09-16


污染環境 甚於石油


  生物燃料推出之初,由於供汽車使用時不會排放溫室氣體,因此讓人有更環保
的感覺。但最近的科學調查表示,生物燃料很可能比石油帶來更加嚴重的環境污染。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較早前報道,由該國政府資助的一項調查發現,當地油
站抽出的每五公升生物燃料中,就有四公升達不到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標準,因為生
物燃料生產商並不能表明生產燃料時,所使用的原料不是通過毀壞雨林生產出來,
也不能說明他們沒有破壞其他的自然環境和加重貧窮農民的困苦生活。

  負責執行該項調查的再生能源機構表示,生物燃料的好處往往被過分誇大,而
隱藏的事實卻表明它們實是弊大於利。這是因為非直接的環境效應目前並沒有被全
面評估,例如砍伐雨林和東南亞排乾沼澤地種植棕櫚樹,會造成大量溫室氣體排放
的問題。一些研究顯示,要數百年時間才能彌補被釋放出來的溫室氣體。

  此外,以玉米等農作物加工提煉成為乙醇,其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石油,比汽
車用乙醇當燃料而省下的石油更多,因此發展生物燃料可謂得不償失。

文章編號: 20080916391005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