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1日 星期四

舊聞誤刊重創UAL股價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8-09-10


舊聞誤刊重創UAL股價


  美國聯合航空母公司UAL Corp.前天開市後,股價一度大幅下跌76%,原因是有
財經網站把該公司在六年前宣布破產的舊聞當作新聞重登,引起投資者誤會及拋售
股票。美國傳媒其後對事件進行深入了解並詳細報道出錯的經過,指出今次股價波
動事故突顯不完善的電腦科技加上人為疏忽,隨時可以觸發股災,監管當局必須汲
取教訓及從速作出檢討。

  UAL前天在納斯特市場開市時,股價每股報12.17美元,但在上午十一時五十五
分,一則有關該公司將再次申請破產保護令的新聞出現在彭博社的網站上,UAL隨
即遭到拋售,十分鐘內就有二千四百萬股易手,股價亦急跌至每股僅3美元。由於
股價波幅過大,納斯特市場在十一時零一分停止UAL股票的買賣。

  彭博社在十一時零八分把UAL申請破產保護令的新聞刪除,並迅速貼上該公司
否認破產的聲明。UAL股票在中午十二時三十分重新交投,股價迅速回升,但收市
時仍告下跌1.38美元,每股報10.92美元,跌幅11.22%。


顧問公司轉載消息

  導致UAL股價急跌的破產新聞,雖然真有其事,但原來是《芝加哥論壇報》在
2002年12月10日刊登的一則舊聞。在前天,總部設在邁亞密市的投資顧問公司
Income Securities Advisor其中一名職員,上網進行例行檢索及找尋最新的公司
倒閉消息時,在與《芝加哥論壇報》同系的《南佛羅里達太陽哨兵報》網站上,找到該
則新聞。由於UAL曾申請破產保護,最近又因油價飆升而令營運出現重大虧損,令
破產消息變得合乎情理,職員於是為新聞重新起題,並加上連結,然後放到彭博社
的消息終端機系統內,而後者則把有關消息以新聞標題方式發放,結果迅速傳開。

  此事的責任究竟應由誰負,是航空公司、投資者、監管機構及新聞媒體共同關
心的問題。首先,《芝加哥論壇報》方面解釋,該新聞只存放於報章的檔案庫內,報
社並沒有刊登在網站上,讀者進入檔案庫閱讀有關新聞時,應該知道那是六年前的
舊聞。而隨同該新聞刊登的評論,日期亦列明是2002年。報社更進一步解釋,網上
新聞的「統一資源定位符」URL亦包含日期資料,對互聯網科技有認識的人都應該
知道。因此不應由報社負責。

  另一方面,Income Securities Advisor投資顧問公司的主席表示,其職員打
開《哨兵報》網頁時,該新聞內容並沒有交代事件日期,同時又與日前颶風古斯塔夫
吹襲美國的報道並列,因此認為是剛發生的新聞。該投資顧問公司是彭博社的「第
三方資訊供應者」,可以把消息放到彭博社的終端機系統內,讓公司的登記用戶閱
讀全文。至於非登記用戶,則只能看到彭博社發出的新聞標題,沒有內容。公司主
席指出,其職員雖然沒有致電UAL求證,便把消息轉載到彭博社,但期間亦沒有增
加任何內容誤導用戶。此外,職員更留下連結,讓用戶回到消息源頭閱讀新聞,因
此責任也不在他們身上。


網站搜尋獲取結果

  投資顧問公司又指出,其職員是在Google輸入「bankruptcy 2008」關鍵字進
行搜尋時,得到有關結果。按理若該新聞不是在今年發生,便不應在Google的搜尋
結果中出現。對此,Google亦否認責任。該網站指出,《哨兵報》在當天網頁上,確
實出現過六年前《論壇報》一篇沒有說明日期的舊聞,而Google則因消息出現在當天
的網頁,因此在收到2008年破產新聞的搜尋時,亦自動把該新聞列為結果。


監管當局被促檢討

  分析表示,今次事件反映在互聯網資訊高度發展的今天,金融交易迹近以光速
進行,而電腦科技的不完善加上人為疏忽,則會令一些錯誤傳聞或惡意發放的假消
息發揮驚人的影響力,觸發嚴重的股價波動,甚至股災。分析認為,監管當局應對
今次事件進行全面檢討,並制訂相應規則,防止失實消息對金融市場造成衝擊。

文章編號: 20080910391001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8-09-10


投資者誓追討賠償


  今次舊聞誤刊令UAL股價出現大幅波動,造成的損失暫難計算。有分析指出,
當UAL股價從開市時的逾12美元跌至只剩3美元時,公司市值損失超過10 億美元。
而納斯特市場事後表示,UAL在前天上午交易時段內所進行的一切交易,均不會因
為出現舊聞令股價大幅波動而被取消。換句話說,投資者須承受股價急跌時拋售
UAL股票的一切損失。為此,分析認為遭受損失的投資者將很快提出訴訟,要求須
為今次負責的個人或公司賠償。

  除了投資者直接受損外,其他航空公司亦在事件中遭受池魚之殃。目前美國航
空運輸業深受油價高企的打擊,大多數航空公司的營運均出現虧損,因此當UAL 被
誤傳「再次申請破產」時,投資者均信以為真,並恐怕整體航空運輸業將面臨相同
境況,會先後宣布破產,在羊群心態下爭相拋售同類公司股票,導致包括大陸航空
公司、美國航空的母公司AMR Corp.等公司的股價下跌,直至誤傳消息被澄清後,
股價才告反彈。

  此外,彭博社的聲譽在今次事件中亦受到一定損害。該公司是財經消息的權威
媒體,所發放的資料深受用戶信任。該公司雖然有自己的新聞採訪隊,為用戶提供
訊息。但為增加消息來源,該通訊社亦簽訂了為數眾多的「第三方資訊無應者」,
讓後者把自己獲得的消息放到其終端機系統內,而彭博社則自動為這些消息發放新
聞標題。在今次事件中,大批投資者看到有關標題,拋售UAL股票,事後紛紛指責
彭博發放訊息有欠準確,令他們蒙受損失。

文章編號: 200809103910019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8-09-10


錯誤訊息時有出現


  UAL因舊聞被誤作新聞發放而令股價大幅波動,投資者蒙受慘重損失,誓言要
找出須負責的個人或公司追討賠償。但分析指出,投資者本身亦須負上最大責任,
因為他們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有責任對市場上流傳的消息進行審慎求證,而不
應因一則新聞標題而胡亂拋售手上所持股票。

  事實上,傳媒或市場上流傳的消息,經常出現不實或錯誤的情況。例如在兩個
月前,美林就曾發出一則預測報道,表示通用汽車宣布破產「並非沒有可能」。這
則帶有內部消息意味的預測,令通用汽車股票遭到拋售,股價急跌至自1954年以來
的最低水平。其後通用汽車作出澄清,表示該公司從未考慮會宣布破產,才令股價
止跌回穩。

  而在兩星期前,彭博社亦曾錯誤刊登一則蘋果公司總裁喬布斯的訃聞,但實際
上喬布斯仍然健在。這則訃聞可以為蘋果公司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為市場一直認
為喬布斯是該公司的靈魂,並相信他一旦身故,公司將失去動力。較早前喬布斯出
席一個公開場合場時臉容憔悴,曾被傳他身患重病,結果蘋果公司股價一度因此急
挫。因此若喬布斯逝世的消息屬實,勢將對蘋果公司構成重大打擊,不利其股價。
幸而彭博在消息產生作用前便發現錯誤,迅速撤回有關訃聞,令蘋果公司避過一劫。

文章編號: 200809103910020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