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4 放眼國際 2008-11-05
美商店獎勵投票別具目的
美國許多商店,其中包括大型連鎖店如Starbucks、Krispy Kreme等趁昨天大
選,向已投票選民提供贈品或折扣優惠,以示獎勵熱心參與民主選舉的國民。不
過,有分析指出,商店此舉名為愛國主義,實際是資本主義,目的主要是為了刺激
銷售。此外,美國聯邦法例亦禁止利用投票進行商業活動,部分商店在得悉有可能
觸犯法例後,已取消向已投票選民提供贈品的計劃。
美國選民在投票後,可從選舉委員會獲得一張貼紙,上邊印有「我已投票」或
「我是選民」等字樣。這張貼紙除了供選民留念外,本來沒有其他用途,但美國不
少商店卻利用它作為憑據,以換取免費食品、飲品或半價理髮。例如在美國各地開
設有二百多家分店的冬甩店Krispy Kreme,會向已投票選民贈送一個星形及灑上
紅、白、藍三色糖霜的冬甩,藉以獎勵他們的「愛國」行為,並提醒他們「自由是
何等美味」。
名為愛國實為促銷
事實上,大多數在大選日提供免費贈品或折扣優惠的商店,都是刻意宣傳他們
希望有更多人參與投票,從而推廣民主價值觀。例如曾在總統專機「空軍一號」上
替前總統克林頓理髮的髮型師沙特曼(Cristophe Schatteman)表示,今次選舉非
常重要,他曾想駕車接送人們前往投票,但後來決定旗下在首都華盛頓、拉斯維加
斯、比華利山及奧蘭治縣的髮型屋提供半價服務優惠,希望藉此鼓勵年輕選民踴躍
投票。
不過,有分析指出,商店如此積極向選民提供贈品和優惠,理由似乎源自資本
主義多於愛國主義。他們表示,在金融海嘯衝擊下,美國經濟目前急速放緩,零售
銷售大幅下挫,因此各商店均希望客戶前來光顧多一點、消費多一點。而送出贈
品,其實是個促銷花招,讓顧客在免費領到一杯咖啡或一件冬甩時,再多買一些其
他的產品,同對亦能起到宣傳的作用。
借故送贈觸犯法例
冬甩店Krispy Kreme的發言人就坦承,由於該店送贈免費冬甩,肯定會令人談
論該品牌。當地傳媒亦報道,有關推廣活動確實起到刺激作用,令許多提供贈品或
折扣的商店門前出現輪候人龍,部分商店會全天派發贈品,部分則會限時或限量派發。
另一方面,以獎勵投票的名義送出贈品或提供折扣優惠,亦有可能觸犯法例。
據美國聯邦法例規定,商店可以在包括「選舉日」等任何日子,向所有顧客提供減
價及免費送贈行動,但不能只給已投票選民提供禮物、獎勵或其他特殊優惠。
商人不滿批評禁令
加州一名官員表示,這類獎勵行為在每次選舉都會出現,當局雖對公司或團體
積極鼓勵國民投票表示欣賞,但仍強調法律禁止任何將投票商業化的行為。此外,
以投票名義接受贈品或優惠的選民,亦同樣會被視為犯法。
部分商店在得悉獎勵已投票選民是違法行為後,已取消有關優惠。例如喬治亞
洲的一個地區電台曾表示,民眾投票後可憑選舉委員會發出的貼紙,免費到當地一
家夜總會消遣。但在當局發出警告通知後,電台隨即取消該計劃。另外一間餐廳的
東主表示,他根本沒想過這是違法行為,在接到當局通知後,該餐廳已取消向已投
票選民提供半價優惠的推廣計劃。
不過,亦有商人不滿有關法例規定。單在南加州就有數十家商店表示,將不理
會該項禁令,按原訂計劃向已投票選民送出贈品。在喬治亞州和阿利桑那州開設餐
廳連鎖店Shane's Rib Shack東主亦批評禁令荒謬,並說該餐廳連鎖店只想獎勵選
民投票。
為免觸犯法例,餐廳雖然會提供一個名為「慶祝美國」的特惠餐給昨天首三百
名顧客,但不會要求他們必須先作投票。此外,分店遍布美國各地的咖啡連鎖店
Starbucks則會向所有口頭表示已經投票的顧客,提供一杯十二盎斯的免費咖啡。
文章編號: 20081105391001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4 放眼國際 2008-11-05
輿論籲商界發揮影響
美國選舉不在周日舉行,而是選在周二的昨天進行投票,對數以百萬計的上班
族造成不便,因此美國有評論呼籲,商界應採取行動,協助並推動職員參加選舉。
分析指出,由於不少選民須在昨天上班,他們中許多人並不知道原來有權向僱
主提出要求,讓他們暫時離開工作崗位前往投票。此外,許多人也不知道在工作地
點附近的投票站所在位置,因此放棄了投票權利。在這個情況下,美國有輿論表
示,商界應制訂措施,鼓勵員工投票。
其中一個做法,是向職員發出電郵,表明公司支持他們行使投票的權利,亦即
表示他們可以短暫告假外出投票。輿論亦要求各公司指示職員,在與客戶結束接觸
時,提醒後者投票,又或者借出公司的車輛,甚至總裁的座駕,以供接送選民前往
沒有公共交通工具的票站投票。此外,亦有評論呼籲公司促使其律師加入一些推動
選舉及維護公正的組織當義工,協助在投票時遇到疑難的選民解決問題。
有評論更進一步表示,一間公司要展示良好公民責任,並不限於選舉當天。在
選舉過後,公司可以詢問僱員在選舉時曾否遇到問題,若曾出現這個情況,便應找
出問題的性質及難處。一旦發現選舉出現舞弊,更要負起商業領袖的責任,公開表
達反對壓制公平選舉的立場。
文章編號: 20081105391001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4 放眼國際 2008-11-05
政治捐款換取回報
美國大選一向與錢財結下不解之緣。今次選舉雖值美國受到金融海嘯的襲擊,
令經濟被一片蕭條氣氛籠罩,但總統候選人的競選經費卻並沒有因此而減少。據統
計,目前用於總統競選的花費高達24億美元,創下歷屆選舉的新高。統計顯示,從
去年開始的整個選舉周期內,民主共和兩黨總統候選人籌得的競選經費高達15 億
美元,是上屆的兩倍、前屆的三倍,其中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迄令共籌得6.2億美
元,創下美國總統選舉歷史上個人籌款最高紀錄。
分析指出,美國大選實際上暗藏着各種利益集團的鬥爭,而捐款就是利益集團
爭取政治利益的一種手段。候選人當選後,往往要以某種方式「回報」那些大額捐
助者。有研究報告指出,美國政治捐助者向來不超過該國人口總數的4%,而典型的
政治捐助者不是律師、銀行家、醫生、公司主管,就是大學教授。
在民意反對競選花費不斷膨脹的壓力下,美國近數十年來多次推行政治捐款體
制改革,其中包括2002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兩黨競選改革法》,希望令選舉籌資降
溫。雖然如此,但利益集團仍設法鑽法律空子,通過各種渠道注入鉅資。在今年的
大選中,一些名為「聯合籌款委員會」的新機構大行其道,成為利益集團影響選舉
的主要渠道。而資產嚴重縮水的華爾街金融機構,則仍然是助選資金的主要來源,
包括高盛、摩根等華爾街大行都提供了龐大資金。
在經濟不景的情況下,耗費巨資的競選宣傳正受到不少美國人的批評,一項民
調顯示,七成美國人認為今次總統選舉花費太多,另有五成七人支持對總統選舉開
支設限。
文章編號: 200811053910019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