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8 放眼國際 2008-11-07
車廠需求掀電池爭霸戰
日本近期盛傳,松下(Panasonic)考慮收購三洋電機。對一般人而言,松下
和三洋是大家在日常電子產品上看到的品牌名字,但松下看重三洋,其實是為了電
器內的電池。隨着手提電子產品愈來愈多,且功能愈來愈複雜,加上車廠因環保因
素而須增加燃料混合車,這些不起眼的電池因此成為生產商虎視眈眈的市場,其中
鋰亦會因此升價百倍,鋰礦將炙手可熱。
多家日本傳媒和財經通訊社上周末開始報道,松下總裁大坪文雄和三洋總裁佐
野精一朗上月曾經會面,並已達成原則性協議,由松下收購三洋,但雙方仍未談及
收購價等細節,而松下亦跟三洋三大股東高盛、大和證券及三井住友洽商此事。
插電式汽車關鍵零件
松下和三洋一旦合併,新公司將成為日本最大電子產品生產商,超越日立。不
過,松下更在乎的是電池業務。
電池目前主要供個人手提電腦、手機、iPod等手提電子產品之用,個人電腦市
場不斷穩定增長,令電池需求增加。而且,手提電子產品朝多功能合一的趨勢走,
亦不斷追求更輕巧,意味電池的技術亦要更精密。其中,鋰電池體積細小且輕量,
充電後可用很長時間,加上放出的電能較多,因此很多電子產品都由鎳電池改為使
用鋰電池。
電池業前途如何光明,從三洋周三公布的業績可見一斑。三洋在7至9月一季純
利大跌67%,盈業額亦減少了0.8%,至5270億日圓(416億港元),但電池銷售額反
而上升17%,達1442億日圓。三洋並在經濟逆境下把電池業務收入預測上調11%,估
計截至明年3月的財政年度收入達5530億日圓。
而且,汽車業全力發展環保車,減用石油等排出溫室氣體的燃料,而氫等其他
燃料短期內會面對加氫站難以突然普及的問題,因此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是最大可
能在未來幾年大量銷售的車種,例如通用汽車計劃推出Chevrolet Volt,而能否研
製出可靠而又輕巧的電池將是箇中關鍵。汽車用電量較一般手機等手提電子產品更
多,一輛汽車的電池數以百cell計(cell是鋰電池的單位)。因此,汽車不但令電
池生產界有更大增長潛力,亦成為業界的主戰場。
日本Delta ID總合研究所估計,全球鋰電池出貨量由去年的二十五億九千萬
cell增加至今年的二十九億五千萬cell左右,增長達14%。另有調查估計,今年鋰
電池營業額約570億港元,較前一年增加約一成。
三洋領導鋰電池市場
三洋目前在全球鋰電池市場擁有最大的佔有率,約佔23%,遙遙領先第二的新
力,而松下只佔約8%,在全球排第六。而且,松下與豐田合作,為豐田汽車一同生
產鋰電池,但這間子公司去年工廠發生火災,令松下的鋰電池生產難以迅速回復原
來水平,收購三洋將是松下拓展鋰電池市場的捷徑。此外,東芝計劃投資 200億日
圓,擴充電池生產廠房,以應付汽車業的需要。
松下亦試圖拓展太陽能電池市場。油價近年不斷上漲,加上各國均希望阻止全
球暖化,太陽能電池大有可為。美國研究公司BCC Research預測,全球太陽能電池
市場每年增長15%,預料十二年後市場總值達2840億港元。
聲寶(Sharp)、三菱電機等日本企業已大量投資研製太陽能電池,松下卻一
直未能發展這業務。松下的消息人士透露,松下因為將業務重點放在燃料電池,故
太陽能電池發展一直很慢,2000年更開始把這項業務縮減至跟退出市場沒有分別。
太陽能電池潛力優厚
相對而言,三洋在太陽能電池也有不俗成績,已能自行生產達世界級水準的產
品,上一財政年度已能出產合共相等於二億六千萬瓦特的太陽能電池,目前在全球
的市場佔有率為4%至5%。三洋更自誇,其他國家都有對太陽能發電提供補助,但三
洋是在沒有政府資助下造出目前的成績,深信自己在這項潛力無可限量的產品比外
國公司更有優勢。
不過,鋰電池也有缺點。鋰是一種腐蝕性物質,放在電池內會有短路和着火的
機會,新聞不時出現iPod等電子產品電池回收的消息,便反映出鋰電池需要很精密
的技術和嚴謹的生產過程。能否一方面增加鋰電池生產,而又同時確保質量和安
全,將是鋰電池業的挑戰。
文章編號: 200811073910044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8 放眼國際 2008-11-07
玻國鹽湖現商機
除了電池商,一些國家亦看準鋰的商機,計劃開發鋰開採業,例如南美洲的玻
利維亞。
鋰主要由鹽坪、鹽湖等開採出來,而玻利維亞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鹽湖烏尤尼
(Uyuni)。這個位於安第斯山派的鹽湖遠望好像一片廣大的白色地氈,是大量粉
紅色紅鶴的居所,亦可看到罕有的蜂鳥,並看到有一千歲的仙人掌,酒店則建在鹽
上,每年吸引不少遊客。
除了旅遊業,烏尤尼亦可能為玻利維亞帶來商機無限的鋰,估計擁有至少九百
萬噸鋰。該國政府計劃投資60億美元,推出試驗計劃,以研究如何以最佳方法由鹽
湖中開採鋰。玻利維亞已在海拔三千七百米高的地方興建設施,並斥資2.5億美元
在該處建立鋰生產設施。玻利維亞的目標是在明年底前展開鋰生產。
不過,玻利維亞不只希望單靠出口鋰而賺取外滙,還希望在國內建立生產氫化
鋰、氯化鋰、金屬鋰甚至鋰電池的工業,以在國內增加就業,讓國家獲取更多利益。
目前鋰的主要生產國都在南美洲,其中以智利最多,阿根廷亦是主要生產國。
另外,中國、澳洲、俄羅斯和美國都擁有鋰資源。
文章編號: 200811073910045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8 放眼國際 2008-11-07
鋰身價升 未必環保
環保車令相關零件電池一登龍門,電池需求增加又連帶令原料鋰(lithium)
得寵。日本一些製造商已開始計劃收購鋰礦,以確保鋰礦供應。不過,有人質疑,
鋰跟煤、石油、天然氣等一樣,同樣是可耗盡的原料,亦同樣需要開採,為了環保
而推廣插電式混合能源汽車,可能一樣不環保。
雖然未有確切消息,但《倫敦時報》昨天指出,最少十家日本巨型企業已在研究
如何收購海外開採鋰的業務,例如直接買下智利或阿根廷的鋰生產設施,或在中國
投資這些工廠;另一途徑則是與其他企業結盟,以確保鋰價穩定。除了鋰,日本公
司亦不斷尋求鐵鋁氧石、鎳、白金等其他原材料的供應。
鋰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元素,但問題是鋰在自然環境下是不會獨立存在的,而且
一般含量很低,因此跟石油一樣,需要開採,然後再從礦物中把鋰抽出來。鋰一般
可在大型鹽坪中開採,一旦大規模開發,鹽坪生態受損害,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
其實跟鑽探石油,或汽車排出溫室氣體沒有分別。
發展另類能源的另一目的,是石油將會耗盡,因此要盡快找出替代方案。但鋰
跟所有原材料一樣,終有一天都會耗盡,使用鋰電池不會解決能源耗盡的問題。
美歐國家忌憚中東、俄羅斯等產油國操控石油價格,一直希望能源獨立。然
而,如果大量汽車使用鋰電池,鋰的身價同樣會急升,情況跟早前商品升浪無異。
而且,估計鋰的全球蘊藏量可能較石油更少,意味鋰生產國更易操控價格。
不過,大量使用鋰電池的問題仍很難估計,因為各界對混合動能汽車的發展、
鋰的蘊藏量等所知很少,變數仍多。可能的解決方案是開發以鋅等其他電池作能源
的汽車,以及研究如何令鋰電子循環再用。
文章編號: 20081107391004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