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美樓市淡風擴散商廈交投急挫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8-11-06


美樓市淡風擴散商廈交投急挫


  金融海嘯打擊下,美國樓市淡風向寫字樓物業擴散,截至今年10月,美國整體
商廈成交量下挫七成二,其中紐約及首都華盛頓均為重災區。分析表示,由於大部
分銀行均不願意放貸,加上買家也多持觀望態度,因此預期明年美國寫字樓市道會
繼續轉淡。此外,不少原來在紐約曼哈頓區開業的公司,紛紛遷往其他租金較便宜
地區,令曼哈頓商廈市道前景更暗淡。

  自2004年起,美國房地產投資者由於極容易取大量低息貸款,因此積極參與商
廈交投,並在去年將成交額推至5140億美元,創下歷來新高紀錄。但隨着信貸危機
湧現,銀行開始收緊信貸,首當其衝的是房地產市場,而這股樓市淡風近期更擴散
至寫字樓物業。據紐約Real Capital Analytics Inc.日前發表數據顯示,截至10
月美國商廈成交下挫72%,是該公司自2001年開始統計以來最大跌幅。其中在第三
季的商廈成交額只有134億美元,是自2004年首季以來最低紀錄。


空置率升速加快

  商廈成交量急速下降,但取消交投的數字卻大幅增加。有市場調查公司表示,
今年全美被取消或延遲的商廈交易總值高達145億美元,其中單是在首都華盛頓地
區便有10億美元。此外,公司利潤下降以及解僱人數不斷上升,亦令寫字樓空置率
上升的速度加快。統計顯示,今年全美各公司遷出後空置的寫字樓面積,已上升至
一千九百萬方呎,比三百個足球場的面積總和還要大,其中單是在華盛頓地區,空
置面積便達一百萬方呎。羅兵咸永道和Urban Land Institute在最近發表的報告表
示,美國商廈市場正面對自1991至1992年樓市蕭條以來最糟糕的一年。

  事實上,華盛頓和紐約正是今次商廈市道轉淡的重災區。數據顯示,一向被美
國國內外投資視為商廈市場投資熱點的華盛頓,在經歷去年售出一百七十座總值
101億美元的寫字樓大廈後,今年頭九個月只售出五十一座總值30億美元的商廈。


紐約華盛頓重災區

  市場現在最為擔心的是,華盛頓地區會因出租活動減慢,以及商廈空置率上升
至10.9%的關係,而令商廈市道變得日益脆弱。紐約方面,Real Capital
Analytics Inc.的資料顯示,該市寫字樓今年首十個月成交大跌61%,至170億美
元,預計全年成交額將創出四年新低。同期500萬美元或以上的商廈成交則只有二
百三十七宗,也是四年來的最低水平。

  分析指出,金融海嘯令85%的美國本土銀行收緊信貸,其中商廈物業貸款在今
年下降了65%,零售業物業貸款下降63%,工業物業下降57%,均對商業房地產市道
構成沉重打擊,並導致市場交投幾乎陷於停頓。業內人士表示,現在要完成交投非
常困難,因為所有人都極其審慎和過於保守,沒有人知道在有需要時可向誰借貸。
一名發展商亦說,以往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他通常都已完成至少三十宗房地產交
易,但今年卻只能完成數宗,最近三個月更是一宗成交也沒有。

  此外,買賣雙方均等待樓市見底,市場觀望氣氛濃厚,賣家除非迫不得已,否
則不會在此時放售物業,加上商廈租金凍結甚至下滑、寫字樓空置率持續上升等問
題,令商廈市場難望於明年復甦。分析表示,若美國失業率繼續上升,消費者繼續
削減開支,將會令情況變得更壞。雷曼兄弟倒閉、美林被收購、紐約市預期損失約
十六萬五千個職位,均是不利於商廈市道的因素,因此預計明年寫字樓市道將會持
續轉壞。


樓市反彈先決條件

‧私人樓市需要修正,放貸者必須迫使陷困業主積極放售物業。

‧債務資本需要流通,放貸者必須學懂應對更嚴苛的監管,商業抵押擔保證券
(CNBS)必須「再形成」。

‧監管當局需要重建證券市場的信心,政府將會介入監管按揭證券化市場。

‧經濟需獲得改善,直至2009年,對樓面面積的需求下降不會影響房地產市場。

文章編號: 20081106391002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8-11-06


曼哈頓遭雙重打擊


  美國商廈市道惡化,紐約內的曼哈頓區所受打擊尤其沉重,因區內許多公司在
金融海嘯衝擊下被迫裁員及收縮規模,並減少租用辦公室面積,甚至為削減成本而
遷往市內其他租金較便宜的地區,令曼哈頓受到雙重打擊。

  據統計,今年從曼哈頓撤走的大型公司共有九間,空出的寫字樓面積從四千方
呎至十二萬方呎不等,總計面積高達三十萬方呎。曼哈頓流失租客,紐約其他地區
獲益,其中最大的得益者是布魯克林區,例如從曼哈頓撤走的公司中,美國國際集
團(AIG)是最大的一間,但該公司隨即在3月到布魯克林中心區簽約,租用一座商
廈的十二萬方呎寫字樓,租用期達十年,頭五年的租金每方呎33.5美元,後五年租
金則是37.5美元。

  分析指出,與曼哈頓商廈高昂的租金相比,布魯克林中心區甲級寫字樓的租金
極具競爭力。後者的租金從今年首季每方呎31.4美元,降至第三季的 30.52美元,
而曼哈頓商廈第三季的平均租金則報每方呎92.59美元,比布魯克林區高出兩倍,
而在曼哈頓最貴租值的地段,租金更達每方呎150美元,比布魯克林區高四倍。

  除了租金遠較曼哈頓便宜外,布魯克林區還有另一優勢,就是該區會為租戶提
供稅務獎勵及優惠措施。紐約市政府為把商業機構從曼哈頓疏散到市內其他地區,
但又不想這些公司遷移到與紐約市只有一河之隔的新澤西州,於是給予那些從曼哈
頓遷移到布魯克林的公司稅務獎勵,公司每轉移一名僱員,頭十二年每年可獲
3000美元的稅務減免,此外,公司若在曼哈頓營業,須繳付3.9%的商業租務稅,但
在布魯克林區則沒有這個稅項。

  基於這個原因,布魯克林中心區的甲級寫字樓空置率持續下降,從今年首季的
9.4%,減至第三季的7.9%。

文章編號: 200811063910023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8-11-06


失業困擾 另謀出路


  金融海嘯衝擊下,美國紐約其實正遭受整體損失,因不少金融從業員面臨失業
困境,這些華爾街專才正紛紛把目光投向美國其他地區的中小企業,甚至海外市
場,許多人已決定離開紐約另謀出路。

  當地傳媒報道,在飽受公司發出臨時解僱聲明的困擾後,許多華爾街專才決定
離開紐約,帶着家人、財產和在國際金融中心工作的經驗,紛紛遷往到其他州份,
甚至歐洲或亞洲地區重新生活。紐約審計長迪那波里表示,紐約金融業一年來已有
一萬三千二百多人失業,並預計至今年底,華爾街將有四萬人失業。另一家諮詢公
司的董事表示,許多華爾街銀行從業員願意奔赴亞洲工作,他們看重的是新興市場
的潛力。

  一些獵頭公司認為,華爾街的萎靡不振,造成紐約永久性人才流失。但與此同
時,這些「出走」的金融從業員將在其他地區的中小企業謀得更高職位,為那些嘗
試擴張的企業注入活力。

  不過,華爾街的高薪是美國優秀金融專才聚集在紐約的重要原因之一。統計數
據顯示,紐約是美國個人理財顧問薪金平均收入最高地區,人均年薪超過13萬美
元。因此分析表示,考慮離開華爾街的專才必須適應這種薪金差異,一些低級員工
也許會在小企業中謀得更高職位,可能收入增加,但大多數專才將面臨薪金縮水的
情況。

文章編號: 200811063910024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