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印度茶葉交易電子化惹經紀恐慌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8-04-23


印度茶葉交易電子化惹經紀恐慌


  茶葉是印度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其貿易的主要方式是拍賣。印度茶葉局為進
一步促進茶葉貿易,以及令茶葉價格更趨公平,計劃於今年底將拍賣改為電子化。
雖然此舉受到大型茶商歡迎,但許多小茶葉經紀卻擔心,茶葉交易電子化將令他們
的角色失去作用,生計或會因此被毀。

  印度的茶葉拍賣始自1861年,並陸續設立了九個產地茶葉拍賣中心,包括加爾
各答、古瓦哈蒂、斯里古里、柯欽等。印度政府曾規定,75%茶園所產茶葉必須通
過拍賣進入市場,令價格公開透明,交易公正,同時做到產品質量可以追溯,保證
安全,而該國出口通過拍賣的比重,在1990年代中期亦上升至85%。

  最近有關規定獲得修訂,當局不再強行要求75%以上茶葉必須在拍賣市場進行
交易,但拍賣市場仍是印度茶葉交易的主要方式。不過,這個有近一百五十年的買
賣傳統,可能在當局推行電子化後面臨消失。


降低開支促進銷量

  印度茶葉局表示,茶葉種植者在過去十年一直深受茶葉價格低迷的打擊,電子
交易將對他們提供莫大幫助,因為這種方式能提供更公平的交易價格,同時可以降
低買賣開支。全球商品市場研究顯示,買賣自動化就算令開支只有輕微降低,亦足
以推動交易量大幅上升。茶葉局指出,電子化的好處是可以讓買家毋須親身抵達買
賣現場,或前赴茶葉生產的城市,在海外亦可進行投標,此舉意味會有更多買家叫
價和更大的競爭,從而保證茶葉種植者得到合理的價格。此外,當局表示電子化亦
有助制訂茶葉目錄的自動化,免除達成交易時的文書工作,為經紀節省時間和金錢。

  茶葉交易電子化的計劃受到包括Tata和Hindustan Unilever等大型茶商的歡
迎,該兩家公司控制了45%的茶葉市場,並一直推動交易電子化。Tata表示,期待
電子化對該公司的全國採購提供更好的協調,同時節省工人成本。此外,茶葉交易
電子化對大型買家亦較有利,因為茶葉難以分拆成數量較小的分批出售。


中間人角色消失

  不過,小型茶葉經紀對電子化計劃卻憂心忡忡。他們表示,假如交易電子化容
許買家在遠距離甚至海外下訂單,那麼他們作為中間人的角色就會消失,到時將被
淘汰。分析指出,印度目前的拍賣茶葉方式確實需花費較多的時間和費用:茶葉種
植者在採集茶葉及進行加工後,會賣給茶葉經紀,之後經紀會把茶葉存倉、對茶葉
評級、製作銷售目錄、把樣本寄給買家、最後在拍賣市場將茶葉出售。在茶葉付運
後,經紀通常會收取售價約1%的佣金,外加存倉費和其他相關費用。經紀現在擔
心,交易電子化後,買家可以繞過他們直接與種植者交易,令他們生計不保。


軟件系統備受關注

  有分析指出,小型茶葉經紀其實毋須過分擔憂,因為茶葉並不像小麥或豬肉等
商品般質量統一,而是每一批的品質都會有差異,情形有點像餐酒一樣,因此仍需
擁有專門知識和經驗的經紀擔當中間人,協助種植者和買家進行買賣,因此他們仍
有存在價值。

  此外,電子交易系統的設計亦受到關注,因為印度當局在2005年曾嘗試把所有
茶葉交易改為電子化,但當年從IBM購買的交易平台卻因軟件故障而一直令電子化
受阻,在經過一年的拖延後終於被迫放棄。數年前一個互聯網站亦曾提供網上茶葉
交易服務,但因無法取得足夠的交易量而關閉。

  今次的電子交易系統由印度股票交易所的一家分公司設計,計劃12月在加爾各
答首先試用,之後在三個月內推廣到其他拍賣中心。到時能否順利進行電子化,則
須拭目以待。

文章編號: 200804233910070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8-04-23


政府機構 管理發展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茶葉生產國,亦是第三大的茶葉出口國。該國茶葉源於中
國,卻取得快速發展,印度茶葉局功不可沒。

  自1820年代,由於東印度公司壟斷中國茶葉貿易的合約期滿,而清朝政府又拒
絕續訂合約,英國國內和在印度的殖民主義者,便積極提倡在印度和南亞發展種
茶,例如英國技術協會曾公開設獎,獎勵在印度或英國其他殖民地種茶最多和茶質
最好的業主。其後英國駐印總督批准成立「印度茶業委員會」,專門負責印度引種
中國茶樹的研究。該委員會一方面廣發通告,宣傳適宜種植茶樹的氣候、土壤和其
他環境條件,另一方面則派人到中國研究茶樹栽培、採購茶種和僱用茶工等。此
後,印度從中國大量引進茶樹,著名的大吉嶺地區,有很多茶葉品種正是來自中國
安徽省。

  至於印度茶葉局則是屬政府機構,不是行業協會,全印度的茶葉都歸茶葉局管
理。由於印度政府把茶葉產業視為國家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因此積極推
行自由競爭和對外開放經濟政策,努力爭取外資,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發展茶葉經濟。

  印度的茶葉生產實行許可證制度,所有該國企業生產的茶葉質量須要獲得政府
的認可,才能得到茶葉局頒發「印度茶」標籤,這是印度茶的一種品牌象徵,同時
也是質量的保證。茶葉局統一規範茶葉產業,該局運用紅外遙感技術區分茶葉品
質、等級,為茶葉進行品質鑒定、價值價格認定、佔領市場等創造了良好條件。該
國還實施政府撥款的方式,建立學科齊全的茶葉生物、化學科研院所,為茶樹品種
改良、創新茶葉技術提供嚴謹的科學依據。

文章編號: 20080423391007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8-04-23


需求上升 推高價格


  茶葉被印度政府視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其價格波動當然深受關注。上周該國
一名高層官員表示,由於本土需求上升,去年的茶葉積存不多,加上國際供應減
少,因此預期2008至09年度的茶葉價格將會上升10至12%。

  據印度茶葉局統計,去年該國飲用的茶葉數量為七億八千萬公斤,估計今年的
飲用量將會上升至七億九千七百萬公斤,增幅達2.2%。印度去年積存下來的茶葉數
量不多,因此目前的茶葉價格已告上升,3月底每公斤茶葉價格為70盧比,較去年
同期的65盧比漲價7.7%。

  另一方面,國際茶葉價格預期亦會上升,因為世界第二大茶葉出口國肯尼亞因
國民動亂問題,導致該國的茶葉出口量預期下降10%。該國2月份的茶葉出口因受惡
劣天氣影響,已較去年同期下降31%至二千四百萬公斤,估計3月份的出口數字將更低。

  印度全國二十二個邦均生產茶葉,其中阿薩姆是該國最大的茶區,產量約佔全
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該國的茶葉種植園面積總計五十二萬一千五百公頃,全國約
有十三萬茶葉種植者,另有一百二十六萬名工人從事與茶葉相關的行業。印度今年
頭兩個月的茶葉生產較去年同期上升了8.4%,總計三千九百三十九萬公斤。

文章編號: 20080423391007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