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5 放眼國際 2008-04-24
梅鐸擴展傳媒王國面臨挑戰
傳媒大亨梅鐸正加緊對美國新聞事業的控制,一方面與芝加哥論壇公司達成初
步協議,收購其在長島地區發行的《新聞日報》(Newsday,昨譯紐約日報),另一
方面又委任親信,到剛入主的《華爾街日報》擔當臨時總編輯。不過,梅鐸擴張美國
傳媒王國的計劃將面對挑戰,因為已有對手表示,會競逐收購《新聞日報》,而聯邦
通訊委員會亦不同意梅鐸同時擁有多家傳媒。
梅鐸前天成為美國各大報章頭條新聞的主角,因為有至少三宗轟動傳媒的新聞
均與他有關。其中一宗是《華爾街日報》的執行總編輯布勞克利即將辭職,梅鐸親
信、報章發行人湯姆森將暫代總編輯職務。另一宗是梅鐸表示,與微軟聯手收購雅
虎的建議仍有可能。第三宗是芝加哥論壇公司已原則同意以5.8億美元的價格,將
主要在長島地區發行的《新聞日報》,以聯合企業方式轉讓給他的新聞集團。三宗新
聞中,以這一宗最震撼美國傳媒,引起的回響亦最大。
合併經營解決虧損
輿論表示,《新聞日報》是美國十份發行量最大報章之一,若被梅鐸成功收購,
意味他將擁有十大暢銷報章中的三份,其餘兩份是《華爾街日報》和《紐約郵報》。購
入《新聞日報》後,梅鐸可透過合併支援部門和發行機構,解決《紐約郵報》長期以來
的龐大虧損問題。分析亦指出,兩報合併經營後,發行趨於覆蓋整個紐約及長島地
區,可以吸引更多想在該兩大區域投放廣告的客戶,在對抗宿敵《每日新聞報》時,
將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對手反擊競逐收購
不過,梅鐸的計劃將面對強力挑戰,因為競爭對手已着手採取行動進行反擊。
據業內人士透露,《紐約郵報》宿敵《每日新聞報》的東主楚克爾曼,將在下星期就收
購《新聞日報》提出反建議。除此以外,另一個競爭對手、發行《紐約觀察家》的觀察
家傳媒集團亦表示,計劃在數天內與曾提議收購《新聞日報》的 Cablevision會晤,
商討聯手收購該報的可能。
事實上,《每日新聞報》及《紐約觀察家》雙方均對梅鐸突然宣布與芝加哥論壇公
司達成初步收購協議,感到非常震驚,因為兩家傳媒機構較早前獲得論壇公司的銀
行家保證,下星期前不會接受任何收購提議,因此事前沒有為收購採取積極行動,
被梅鐸殺個措手不及。
受到美國經濟疲弱,廣告投放總額減少的衝擊,以及更多讀者及廣告商流向互
聯網數碼媒體大趨勢的影響,美國報業近來的處境都非常不理想。
廣告商質疑成效
正如許多報章一樣,芝加哥論壇公司在報業經營上亦遭受廣告減少的重大損
失,並且正面對每年接近10億美元虧損。該公司東主、地產大亨澤爾今次出售《新
聞日報》,正是保持公司核心業務,降低負債比率的舉措之一。他還計劃出售公司
擁有的棒球隊芝加哥小熊隊及比賽主場的所有權。
對於梅鐸合併《新聞日報》和《紐約郵報》的經營,廣告商亦表示不知會產生什麼
影響。部分廣告商對《紐約郵報》合併銷售廣告表示質疑。他們指出,廣告客戶只會
有興趣在其中一家報章投放廣告,意即在《紐約郵報》投放廣告,就不會在《新聞日
報》投放廣告,合併銷售不會改變客戶的主意。亦有廣告商表示,廣告位置愈來愈
集中,可能導致廣告費上升,這對廣告業務前景造成不利影響。
文章編號: 200804243910069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8-04-24
條例限制 難獲豁免
梅鐸【圖】雖表示已與芝加哥論壇公司達成初步協議,收購《新聞日報》,但他
所面對最大的挑戰,將會是聯邦通訊委員會的反對。該委員會在去年12月通過一項
新法例,訂明在全國二十大市場內的同一城市,只容許一家公司同時擁有一份報章
及一間電視台,與此同時,該城市內亦須存在至少八家其他獨立新聞來源,而電視
台則並非該市四大電視台之一。
目前梅鐸擁有兩份報章和兩間紐約電視台,已違反聯邦通訊委員會的有關條
例,為此他正向當局申請豁免,並等待審批。現在再要收購《新聞日報》,意味梅鐸
須要擴大豁免申請,要求當局容許他同時擁有三份報章及兩家電視台,獲批前景並
不樂觀。
事實上,美國有愈來愈多的聲音要求限制梅鐸一再擴大其傳媒王國。國會正計
劃重新恢復一個舊有的所有權條例,限制一家公司在同一城市擁有報章和電視台。
參議院商業委員會預期在今天便會表決通過這個條例。提出該條例的議員表示,有
關措施就是要防止諸如新聞集團等傳媒機構的擴張。
文章編號: 200804243910070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8-04-24
改變風格 撤換總編
梅鐸即將收購《新聞日報》消息曝光的同時,他剛入主的《華爾街日報》亦傳出人
事調動新聞。執行總編輯布勞克利【圖】宣布辭去現職,今後將擔任新聞集團顧
問。這個新聞的轟動性較梅鐸收購《新聞日報》為低,因為布勞克利是由前東主聘
用,早已訂立了本身的新聞風格。而梅鐸自去年12月以52億美元收購《華爾街日報》
母公司道瓊斯公司後,便一直要將《華爾街日報》的風格改變,在減少頭版的商業新
聞之餘,又要求文章更精簡,並加入更多政治、文化及運動報道,因此難免與布勞
克利發生矛盾。
布勞克利的同事表示,布勞克利對部分改變表示支持,亦阻止部分改變的執
行,但無論如何,由梅鐸委派的發行人湯姆森為報章方向定調的情況已愈來愈明
顯,布勞克利的權力逐步被削,他的意見有時更被指行不通,布勞克利因此曾表
示,會考慮辭職。
不過,梅鐸要辭退布勞克利亦有限制。他在談判收購道瓊斯公司時曾承諾,執
行總編輯將會保留新聞運作的全部控制權,梅鐸亦將成立一個監管委員會,未經委
員會同意,梅鐸不得撤換總編。五名委員全是傳媒界的重量級人物,每年年薪10美
元,負責監察梅鐸收購道瓊斯公司後遵守協議所作承諾。
據新聞集團公布,梅鐸在本周一致電監管委員會全部五名成員,告訴他們布勞
克利離職的消息,委員會在前天舉行會議,歷時達九十分鐘,布勞克利亦有參加,
並強調是自己決定離職,不是對編輯工作受到干預所作出的反應。他表示,現在是
給新東主挑選新總編輯的時候了。
文章編號: 20080424391007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