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

電池將成車業未來主宰

信報財經新聞
P16 放眼國際 2009-01-14


電池將成車業未來主宰


  本周在美國底特律舉行的汽車展內,全球車廠紛紛推出以電力推動的「綠色汽
車」,業內人士更相信,在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石油資源面臨危機的情況下,強調
環保、節能的電動車將是汽車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分析指出,電池是電動車中
成本最昂貴及科技要求最高的組件,因此哪家車廠能在汽車電池研發中取得領先地
位,亦將成為未來車壇盟主。

  能源一直是困擾全球各行各業的問題,汽車業也不例外,在能源危機和環保意
識日益高漲的今天,傳統內燃機汽車正面臨嚴峻挑戰。在這個情況下,發展電動汽
車的呼聲迅速升溫,就在今次底特律車展內,幾乎所有的主要車廠,其中包括通用
汽車、福特、豐田等,均宣布研發更多電動車的計劃。不過,電動車在處理電池的
可靠性、價格及便捷性等難題外,還需面對一個可能引起汽車業革命的重要的問
題,就是「由誰來製造電池」?


成本昂貴科技先進

  通用汽車的研究、發展及策略規劃部主管伯恩斯表示,電池對汽車的未來發展
至關重要。他指出,由於電池是電動車內成本最昂貴及科技要求最高的組件,因此
哪間車廠能生產出可靠耐用的汽車電池,就會是汽車業內最具威力的參與者。伯恩
斯借電腦業為例,指出目前汽車業正面臨重大的改變。他說,電腦業曾一度由硬件
生產商領導,但現在則是被軟件和服務所主宰。因此,就連通用汽車主席兼行政總
裁瓦格納亦表示,汽車電池的供應、設計和建造,必須是通用的核心競爭力。


生產涉及國家安全

  電池對汽車業的重要性,正愈來愈受到美國各界的正視。美國汽車研究中心主
席科爾表示,電池絕對是一個能改變汽車業遊戲規則的組件,他甚至表示,由於電
池是如此重要,因此保證這種產品在美國生產,將是一個涉及國家安全的問題。為
此,美國參議員萊文呼籲提供聯邦貸款及政府計劃,以協助加速汽車電池在美國本
土的研發工作。他說,美國人必須要在本土生產這種重要的組件,不要依賴外國生
產的先進科技。


夥拍大學共同研發

  基於這個原因,通用汽車前天宣布,將在美國興建一個特別的廠房,專門裝設
供該車廠旗下Chevy Volt等車款使用的汽車電池,此外,通用亦會開設一個佔地三
萬方呎的電池研究中心,並與密歇根大學組成研究夥伴,共同研發汽車電池。在推
出自己的電池前,通用暫時會繼續使用由南韓LG Chem Ltd.生產的鋰電池,但車廠
計劃在未來發展自己的科技。瓦格納說,通用正重返電池業務。


入股產商生存之道

  日本豐田在汽車電池的研發上正領先美國汽車業。該車廠在油電混能車系統上
押下了重注,正如多家其他亞洲車廠一樣,豐田積極入股電池生產商,並持有
Panasonic EV Energy Co.的60%股權。後者正為豐田旗下諸如Prius等混能車提供
電池,以及發展可用家庭插座充電的小型混能車。車廠研發部副總裁表示,豐田意
識到汽車業控制權將喪失於電池生產商的威脅,他認為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而防
止有關情況的發生,是汽車業未來的生存之道。要達到這個目的,汽車生產商必須
建立起自己的電池專門技術。


工作外判拒絕包攬

  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認同車廠必須同時成為電池生產商的策略。福特車廠在周
日表示,正研發一款中型電池推動汽車,計劃於2011年在美國發售,以及在 2012
年推出另一款可用家庭插座充電的混能車。

  不過,該公司並沒有計劃自行研發電池,而是把有關工作交給加拿大的一家供
應商Magna International Inc.負責。美國福特汽車主席菲爾德斯表示,在資源有
限的環境下,福特認為應把有關工作交給富有經驗的公司去做,而不應事事包攬。
因此該車廠不會自行研發電池。

文章編號: 20090114391002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6 放眼國際 2009-01-14


行業新丁 全場注目


  在今屆底特律車展內,來自中國的車廠比亞迪雖是國際汽車業新丁,但卻受到
全場注目,因該車廠所展出主力研發的BYD F3DM,正是全球首部能大量生產、可用
家庭插座充電的混能車,較美日多家車廠率先打入家用電源充電汽車市場。

  創立於1995年的比亞迪,是全球最大的充電電池生產商,現佔全球手機電池市
場的三成分額,但在遲至2003年才開始染指汽車業。該公司生產的 F3DM裝有電力
引擎和汽油引擎,電池每次充電後可行走約97公里,當電池耗盡後會切換至汽油引
擎推動汽車行走,並同時為電池充電。據悉該款汽車現時只在國內大城市發售,售
價約15萬元人民幣,較豐田的混能車Prius價格接近便宜一半。

  比亞迪透露,將於2011年把混能車打入歐美市場,之後會在美國設廠生產汽
車。其創辦人王傳福表示,由於該公司在充電電池科技上佔領先地位,因此所生產
的電動車亦有獨特的優勢。他較早前曾揚言,比亞迪預計在2025年前超越豐田,成
為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他從電池生產商變身成為汽車生產商,原因是看到在使用
電池的產品和行業中,汽車是最大和最有前途的,因此要用電動發動機來顛覆整個
汽車行業。他又表示,困擾電動車的三大難題,分別是可靠的電池、低廉的價格、
以及使用電池的便捷性,而比亞迪在這三方面均已作出妥善處理,不再存在問題。
因此有分析認為,比亞迪有機會憑電池帶領其電動車的生產,成為二十一紀的福特
汽車。股神畢非德也看好該公司前景,在去年9月購入比亞迪10%的股份。

文章編號: 20090114391002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6 放眼國際 2009-01-14


企業尋求聯邦援助


  基於電池的重要性,美國包括3M、Johnson Control等十四家高科技公司正尋
求美國政府提供10億美元的聯邦援助,用以在美國境內興建一個先進的汽車電池
廠,以迎頭趕上目前在電動車市場遙遙領先的亞洲生產商,為下一代電動車或混能
車提供電池組件。

  許多專家認為,電池技術與產能在戰略上的重要性,不下於今日的石油。更有
報道表示,美國自行生產汽車電池,比石油更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美國的汽車製造
商表示,計劃在明年以前推出以家用電源充電的電動車,但美國業者的產能有限,
無法生產足夠的汽車電池供電動車使用,因此美國企業聯手興建汽車電池廠的計
劃,與二十年前協助美國電腦晶片業恢復競爭力的行動相類似。

  這十四家企業組成的聯盟稱為「先進運輸電池製造聯盟」(NAATBCM),目標
是糾正美國汽車製造商在上世紀所犯的錯誤。聯盟指出,日本和其他國家汽車製造
商曾投入龐大資金以提高燃油效能,而美國三大車廠卻寧願製造高利潤、低技術的
汽車。該組織已延攬阿爾貢國家實驗室等聯邦能源實驗室擔任顧問,並會接納更多
其他企業加入。

  依照美國去年通過的能源安全法案,聯盟欲向即將上任的奧巴馬政府尋求多達
10億美元的資助。該法案規定,在美國境內的先進電池廠可獲得高達70億美元的融
資擔保。而專家則指出,聯盟獲得美國財政援助的可能性很高。

  美國傳媒指出,中國現在有逾四十八家先進電池廠正在興建,但美國一家也沒
有,因此中國將有大量供汽車使用的電池出售,而美國汽車三大巨頭的情況將比現
在更糟。

文章編號: 2009011439100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