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零售商推自家品牌搶生意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9-02-20


零售商推自家品牌搶生意


  品牌貨品(branded products)生產商與零售商的關係唇齒相依,生產商要有
銷售點才可賣出貨品,商店亦要有具吸引力的品牌才能客似雲來。然而,美國經濟
不景仍未看到盡頭,很多消費者寧願購買廉價貨,沃爾瑪等零售商遂加強推出自家
品牌(private label)貨品,令品牌貨品生產商與零售商變成正面交鋒的對手。

  在威斯康星州,有二名兒女的阿爾瓦拉多女士表示,她在超市一向慣了購買品
牌貨品,總覺得這些全國知名的品牌有質素保證,但經濟不景下,她也開始考慮購
買一些由商店自家推出的超值牌貨品,覺得「超值牌」與品牌貨品分別不大,儘管
前者價格遠低於品牌貨品。


「超值牌」受青睞

  阿爾瓦拉多的想法在全美十分普遍。在前幾年經濟繁榮時,美國人捨得多花金
錢在星巴克咖啡、急凍熟食套餐或出外用膳,但現在人人擔心失業減薪,消費者開
始發現,食品等「必須開支項目」都有不少可減省的部分。

  零售商覷準這點,遂加強自家品牌系列。沃爾瑪將在3月底再度全力宣傳「惠
宜牌」(Great Value)系列食品,並發動宣傳攻勢,店內指示牌及其宣傳單張將
重點推廣「惠宜牌」貨品。

  不只沃爾瑪,Target等商店、甚至藥房也加強自家品牌系列,有零售商更把店
內貨架一半空間給予自家品牌貨品。根據尼爾森的調查,自家品牌貨品在美國的銷
售額去年增長10%,至829億美元,遠勝品牌貨品的2.8%增長。

  藥房Walgreens紐約一間分店同時出售寶潔兩隻分別標價18.49和15.99美元的
洗衣粉品牌,以及只售10.99美元的同樣份量 Walgreens牌洗衣粉,並在Walgreens
牌洗衣粉下貼上標籤,提醒顧客購買Walgreens牌可節省5美元。美國第二大連鎖雜
貨店集團 SuperValu上月表示,有意在一年後將自家品牌佔公司銷售的比率由目前
的17.3%提升至18.5%。

  除了有市場,自家品牌對零售商另一吸引之處是盈利率更高。美國自家品牌生
產商協會(PLMA)會長沙羅夫說,自家品牌成本一向較知名品牌貨品低5%至 20%。
而且,銷售下跌,意味商店要減少產品存貨。

  自家品牌貨品過去的一大問題是質素。大部分人不介意用自家品牌的廁紙,但
一涉及食品或塗在身體上的產品(如肥皂),則寧願用品牌貨品。根據 SheSpeaks
替路透社進行的調查,在近六百名美國女受訪者中,87%表示她們願意購入自家品
牌的日常用品,但在面霜等個人護理用品上,只有13%願意購入自家品牌。


質素毫不遜色

  但時移勢易,超值牌貨品質素大大改善,不少忠於品牌貨品的消費者也決定一
試。晨星一份研究札記指出,雜貨店、貨倉式商店和藥房注重發展自家貨品的趨
勢,較美國之前任何時期都要顯著,而且品牌貨品和自家品牌產品之間的質素差距
已收窄至接近零。沃爾瑪財務總監舍韋指出,沃爾瑪的「惠宜牌」同時重視低價格
和高質素,沃爾瑪會把「惠宜牌」重新包裝才推出市面。藥房Rite Aid計劃推出太
陽油、潤唇膏等產品,全部售價10美元以下。

  不過,正面競爭不代表品牌貨品與自家品牌沒有合作空間。不少品牌貨品生產
商其實同時為零售商生產它們的自家品牌貨品,莎莉蛋糕生產商便同時有零售商自
家品牌食品的生產線,莎莉認為自家品牌冒起對公司亦有利。

  一些品牌貨品也開始跟自家品牌合作。品牌食物生產商General Mills把自己
的產品跟一些自家品牌放在同一個推廣活動,卡夫食品亦正加強跟零售商的合作,
例如以顧客自製三文治作賣點,卡夫推廣其肉類及芝士,零售商宣傳自家製麵包。

文章編號: 20090220391004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9-02-20


供貨價談判角力激烈


  除了產品正面對撼,零售商與貨品供應商亦面對另一場不斷出現的角力──來貨
價格,這問題在食品尤其明顯。零售商希望來貨價格下降,供應商希望供貨價格上
升,理所當然,但商品價格近幾個月急劇回落,而且衰退惡化,食品生產商就堅持
它們的成本沒有大減,令這場供貨價角力戰加劇。

  食品生產商代表本周出席在佛羅里達州舉行的紐約消費業分析員集團會議時,
都指出近期跟零售商的供貨價格談判變得更激烈。商品價格去年大幅飆升,食品生
產商遂紛紛加價,令食品價格急升。時隔半年,商品價格大跌,零售商和消費者自
然期望食品價格也跟隨回落。

  不過,食品生產商指出,除了天然氣外,其他原料的成本並沒有下跌,而且去
年原料成本急升導致的損失至今仍未填補。

  零售商對此當然不理會。沃爾瑪正密切注視食品生產商的成本,集團財務總監
舍韋說,早前食品生產成本上升,因此加價,無可厚非,沃爾瑪唯有將部分成本轉
嫁至顧客,但指出零售商同樣可以要求減價,認為現在是時候把價格下調。

  晨星分析員科溫說,零售商也面對消費者的壓力,需要減價,但它們發覺,貨
品價格仍有來自生產商的上調壓力。他指出,美國零售業經過早前的整合後,跟食
品生產商的價格談判時處於上風,有更多議價能力。

  零售商推出自家品牌,亦對貨品供應商面臨減價壓力。巴克萊食品業分析員拉
扎爾說,沃爾瑪推出超值牌食品,形同向供應商發出訊息,沃爾瑪十分重視價錢,
令沃爾瑪跟供應商談判時有更多籌碼。

  為了應付減價壓力,一些品牌貨品生產商開發更高質素的新產品,推出更多能
以較高價錢出售的貨品。

文章編號: 20090220391004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