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成本升幅遠超售價美農棄種高價糧食

信報財經新聞
P18 放眼國際 2008-05-14


成本升幅遠超售價美農棄種高價糧食


  國際糧食價格急速飆升,本是促使農民增加耕種有關農作物的動力來源。但美
國不少農民表示,他們不會因為大米或玉米的價格上升而增加種植這兩種糧食,反
而會種售價較低的其他農作物,例如小麥、大豆甚至紅花等。他們表示,不種價格
吸引的糧食,是因為大米和玉米的生產成本升幅遠高於其他農作物,種植前者可能
令他們得不償失,因此失去種植的興趣。

  大米是全球超過一半人口的主要糧食,但近期由於種種原因,令其價格不斷上
漲,例如生產中米(medium-grain rice)的澳洲因遭受長期的乾旱打擊、印度則
為遏抑通脹而決定減少出口,令米價從去年4月每噸551美元急升至上月的750美
元;此外,由於大米出口國印度和巴西決定撤離國際市場,令長米(long-grain
rice)的價格亦從去年4月每噸397美元激增至794美元。這對美國種植大米的農民
來說,可說是個大好機會,因為自2000年以來,米價一直低迷,令該國不少米農遭
受損失,不少人更因此被迫改種其他農作物,部分農民表示,希望藉着今次米價回
升收復失地。


選擇種植低價作物

  不過,更多的美國農民表示,縱使國際糧價急升,他們也不會趁漲價潮而增加
種植有關農作物。業內人士預期,雖然玉米和大米的國際售價升得最快,但美國今
年種植玉米的農地面積將會下降,大米的種植面積雖有增加,但增幅卻極輕微。相
反,大多數農民會種植售價較低的小麥、大豆和紅花等。他們表示,之所以作出這
個決定,原因非常簡單,就是生產成本的升幅高於售價增長,令他們失去種植這類
作物的興趣。


糧價高企難望回落

  美國農民每年通常只種一造農作物,但每種農作物的生產成本各有不同。玉米
和大米的國際售價雖高,但卻較其他農作物需要施放更多的化肥,以及更多的機械
操作以照料生長,因此消耗燃料亦更多。近期化肥和燃料的價格升幅,比玉米和大
米的價格增長更快,再加上其他的成本上漲,最終導致美國農民放棄種植這兩類作
物。分析表示,這個情況將會令糧食價格持續高企,甚至被推得更高,直至全球的
供應能追上需求為止。


重新評估農地用途

  美國艾奧瓦州大學農業經濟學家赫特表示,去年促使美國農民選擇種植哪種農
作物的主因是價格,但今年令他們重新評估農地用途的主因則是成本。分析指出,
去年玉米的價格上升了35%,但種植成本卻增加了47%,從而導致種植玉米的農地面
積下降。大米亦面對相同的情況,因此,大米的價格雖然因為全球供應短缺而上升
了64%,至每百磅22.74美元,但農業部示,加州農民今年預期種植大米的面積將為
五十四萬九千畝,較去年只微升3%。


共同問題化肥價格

  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美國農民目前面對的其中一個共同問題,是化肥的價格
急速上漲,今年較去年飆升一倍。分析指出,這是因為全球對化肥的需求遠高於其
供應量,此外,運輸成本的增加和美元疲弱,亦是令其價格被推高的原因。加州一
名農民去年種植大米,每噸化肥需款500美元,但今年預計要繳付1300美元,由於
成本過於高昂,因此決定改種其他農作物,估計可節省13萬美元。另一名農民表
示,種植一畝的玉米可得1200美元,而種植紅花只得750美元。不過種植紅花所需
的化肥只及玉米的一半,亦毋須相同的灌溉和農藥用量,最終令種植紅花變得更為
有利,因此決定放棄種植玉米。

  除化肥外,其他種植成本亦告上升,例如拖拉機所用的柴油燃料費用就較去年
上升了一半,種子的價格升了超過25%,甚至地主亦因糧食售價上升而要求坐地分
肥,將農地的租金調升,令農民增加負擔。在此情況下,農民自然將考慮重點放在
控制成本方面,農作物的售價反成次要。

文章編號: 200805143910060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8 放眼國際 2008-05-14


大米豐收 更難回本


  由於生產成本升幅高於售價增長,令美國農民不願種植玉米和大米等作物。與
此同時,美國農業部上周五表示,良好的天氣狀況將幫助今年全球大米和小麥收成
創下紀錄,並推動糧食價格從當前高位回落。這情況將令美國農民更加無法收回種
植大米的成本,進一步打擊他們種植大米的意欲。

  美國農業部表示,在2008至09農作物年度,世界大米產量預料將達四億三千二
百萬噸的歷史紀錄,較2007至08年度高出五百萬噸,小麥產量亦將上升8%至六億五
千六百萬噸。農業部指出,今年農作物收成創紀錄,意味大米全球存量將達八千二
百六十萬噸,是六年來最高水平,小麥存量亦達一億二千四百萬噸,儘管消費量預
料增加3.5%。

  此外,有消息透露,印度將允許有限制地出口大米,而菲律賓交易商則推遲糧
食採購計劃,這些消息均有利於紓緩世界糧食供應緊絀問題,令糧價回落,但如此
一來,種植大米成本高昂的問題就更難解決,美國農民將更加更不願意種植大米,
以免無法收回成本,因而改為種植其他作物。

文章編號: 20080514391006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