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

德金融業醞釀併購潮 建巨型銀行

信報財經新聞
P16 放眼國際 2008-05-30


德金融業醞釀併購潮 建巨型銀行


  德國金融業在全球有一定地位,但國內存在大量銀行,整個業界非常零碎,所
謂國內業界翹楚,在全球而言也不算很大,難以在全球競爭。然而,這情況在未來
一、兩年可能出現改變,因為部分銀行傳出求售,不同銀行間的併購消息不斷湧
現,甚至連其他歐洲銀行也有興趣分一杯羮,德國銀行界併購潮勢將出現。

  德意志銀行行政總裁阿克曼昨天在周年股東大會上表示,德銀不會在德國銀行
整固潮中站在一旁,將積極參與收購,但強調交易須符合策略價值,增加集團價值。


三大銀行放盤求售

  德國醞釀銀行併購潮,是因為國內三大銀行相繼計劃出售。德國郵政去年表
示,正打算把旗下的德國郵政銀行(Postbank)出售。美國的花旗集團為彌補次按
危機引起的巨額虧損,計劃出售大量資產,其中德國零售銀行德國花旗銀行是盛傳
最有可能出售的業務。保險集團安聯(Allianz)則計劃把七年前購入的德累斯頓
銀行(Dresdner Bank)分拆出去,理由是德累斯頓銀行未能為安聯增加保險銷
售,而且成為集團負累。

  跟全球真正的大型金融集團相比,德國的銀行只能算是中型銀行。以一哥德銀
為例,其市值約387.5億歐羅(約4707億港元),與花旗和美國銀行約1 萬億港元
市值相比,相差甚遠。


大行私下動作頻仍

  德國各大行也開始行動。當地上周傳出,安聯和德國商業銀行計劃聯手以100
億歐羅(1214億港元)收購郵政銀行,並已一同跟郵政銀行進行初步洽談,研究把
德累斯頓銀行的零售銀行業務、德國商業銀行和郵政銀行合併的可能。

  德國郵政行政總裁在《金融時報》昨天刊登的訪問中亦說,郵政銀行應參與銀行
業整固潮,德國郵政在此情況下,不可能永久擁有郵政銀行,他不可能建議集團增
加銀行業務。但他表示,集團毋須急於出售手上略多於50%的郵政銀行股權,要有
合理價錢才出售。

  如果合併成事,新公司將有力挑戰德銀的國內龍頭地位,而且一舉三得:安聯
可甩掉德累斯頓銀行;德國郵政可分拆銀行業務;德國商業銀行可反客為主,由一
直被視為被收購目標,變成推動德國銀行業整固的公司,進而威脅德銀。

  然而,三方合併十分複雜,而且可能導致大量裁員,在德國政府控制德國郵政
31%股權下,裁員將成為這宗交易的重要障礙。而且,如何融合三間公司不同的文
化也十分困難,而且很花時。

  德銀在對手企圖挑戰自己下,近期亦有所行動,近日傳出該行向花旗集團表
示,有意收購估計值40億至50億歐羅(485億至606億港元)的德國花旗銀行。遞交
收購德國花旗銀行建議的限期為下周三。

  另外,德國上周亦傳出,德銀對收購郵政銀行也有興趣。消息指出,德銀決心
在德國花旗銀行和郵政銀行之間,最少奪得其中一間,但已放棄收購德國商業銀行
或德累斯頓銀行的想法,因為這兩宗併購任何一宗都會導致裁員二萬人,輿論一定
強烈反彈。


抵銷投資銀行弱勢

  除了德國集團,歐洲銀行亦虎視眈眈。根據德國傳媒本周報道,ING、西班牙
的Banco Santander和英國的萊斯TSB已表示對郵政銀行有興趣,法國巴黎銀行和意
大利的Intesa Sanpaolo也是潛在買家;而德國花旗銀行方面,瑞典的SEB、法巴、
法國興業和意大利的UniCredit均可能有興趣。另外,德累斯頓據報亦吸引到ING、
Banco Santander和萊斯TSB的注視。其中,在德國還未有分行的法興和法巴可借此
進軍這個全歐最大的私人銀行市場。

  除了擴充規模外,今次放盤的三大銀行都是在德國擁有強勁零售銀行業的。例
如,郵政銀行雖然市值不及德銀,但他們在德國擁有一千四百多萬客戶,是在德國
擁有最多客戶的銀行;而德國花旗銀行在當地是最大零售借貸商。

  經過信貸危機後,全球整體投資銀行大傷元氣,就算市況回復正常,這一行業
也不會回到前一、兩年的好景,發展零售銀行等較穩定的業務便顯得重要。而且,
德銀一直被要求業務多元化,分散風險。以瑞信為例,他們便靠私人銀行來減輕投
資銀行部門撥備的衝擊。

  阿克曼說,雖然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市場波動在過去數周已穩定下來,但挑戰
仍然持續,德銀計劃擴充零售銀行和資產及財富管理這兩項較穩定的業務,以抵銷
投資銀行放緩的影響。Landesbank Baden-Wuerttemberg分析員凱澤表示,德國同
時有三間大型銀行可能出售,是德國銀行發展較穩定業務的千載難逢機會。

文章編號: 200805303910115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6 放眼國際 2008-05-30


信貸危機暴露業界過度分散


  早在去年信貸危機愈演愈烈的時候,德國金融業過度分散的問題已經暴露出
來,亦令德國成為美國以外最受信貸危機打擊的國家。

  相對於英國和法國,德國銀行業仍十分零碎,甚至可說是全歐洲最分散的。在
德國1萬億歐羅(12萬億港元)零售借貸市場中,國內五大銀行的市場佔有率只有12%。

  德國金融業傳統上可分為三大類別,包括私人銀行、公眾銀行和合作社銀行。
在之前多年,零售銀行市場由儲蓄機構和主要由州政府控制的州銀行
(Landesbanks)所主導,德意志銀行、德國商業銀行和德累斯頓銀行所控制的,
主要是投資銀行領域。

  然而,雙方近幾年已開始入侵對方的業務範圍,令德國金融集團的盈利率下降。

  花旗集團分析員曾在今年2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德國銀行出現重疊的情況很
多,導致競爭過度激烈,蠶食各行盈利。

  其中,州銀行開始涉足私募基金、地產、債券市場甚至把借貸包裝成金融產
品,與德銀甚至摩根大通等華爾街大行一拚高下,以提高盈利。

  美國去年出現次級按揭問題,並觸發信貸危機,這些德國中型銀行自然跟華爾
街大行一樣,出現嚴重虧損,例如WestLB和德國工業銀行(IKB)。

  然而,德國的銀行規模太小,盈利太低。滙控(005)等大行可利用集團其他
表現強勁的業務來抵銷信貸危機的影響,就算把這些虧損納入賬目表,影響也不
大,而德國的銀行則不能靠這些方法去應付信貸危機。

文章編號: 200805303910116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