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舊換新政策 歐洲車市起死回生

信報財經新聞
P11 放眼國際 2009-04-02


舊換新政策 歐洲車市起死回生


  汽車工業是西方國家的重要經濟支柱之一,各國無不想方設法盡力挽救。歐洲
主要汽車生產國已陸續推出挽救汽車業措施,其中之一是資助車主「以舊換新」政
策,收效頗佳,汽車銷售量已顯著回升,或可成為美國救市的重要參考。但分析指
出,美國要取得近似歐洲的成效,需改變美國人認為美國車售價貴、質量差及耗油
多的負面印象。

  歐洲主要汽車生產國推出的挽救汽車業措施各有特點,例如法國撥出78億歐羅
協助汽車業擺脫困境,但條件是要求製造商必須保證不會閉關法國本土的廠房,以
防法國失業情況惡化。西班牙則投入總額40億歐羅的資金,用以開發電動汽車、加
強電力汽車充電站建設、加大汽車業的技術研發、加強人員培訓,救助失業人員
等。英國今年初亦提出一項23億鎊的援助計劃,其中13億鎊通過歐洲投資銀行向汽
車業提供貸款擔保,另提供10億鎊用於生產環保汽車。


銷售增長喜出望外

  不過,歐洲各國提出最有效的拯救汽車業措施,是實施「以舊換新」的政策。
在去年低,法國和西班牙率先推出資助車主以舊換新措施,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在
今年1月跟進,意大利則在2月初,奧地利亦於昨天開始實施。對於資助的具體詳情
和數額,歐洲各國間略有不同,但津貼金額基本上是介乎1000至2500歐羅,車主在
換車後,當局會按車價的某個折扣率退還現金,並主要鼓勵車主換購體積較小、較
為節省能源的汽車。

  有關政策實施後,歐洲的汽車銷售果然出現好轉,甚至喜出望外。據瑞信分析
師皮爾遜表示,由於有政府的津貼,歐洲汽車銷售全年估計可超逾一千三百萬輛,
遠比年初預期的一千一百萬輛為高。其中德國自1月14日起實施的以舊換新政策規
定,凡報廢車齡超過九年的舊車並換購新車,當局便會給予最高2500歐羅的補貼。
德國政府為此投入15億歐羅,滿足購買六十萬輛新車的需要,而截至上月25日,已
有近三十五萬人申請「以舊換新」,按此趨勢,換購六十萬輛新車的目標在本月中
就能達到。

  意大利在2月6日推出同類措施,車主若把車齡超過十年的舊車報銷以換購新
車,可獲最高1500歐羅的折扣,若換購的新車是以電力、天然氣或油電混能為動力
的汽車,獎勵津貼更可高至5000歐羅。受到有關措施的刺激,意大利的小型汽車銷
量都出現極大增長,其中快意汽車(Fiat)在該國南部的車廠經過去年10月至今2
月的減產後,現在重新全面投產以滿足市場需求。


美可借鑑經驗

  法國的情況亦大同小異。該國汽車製造商協會發言人表示,目前銷售的新車
中,有30%至40%是受惠於以舊換新的獎勵津貼,而法國現在的整體汽車銷售速度,
雖較去年的年率低6%,但若沒有該獎勵措施,銷售速度將會較去年的年率低10%至15%。

  皮爾遜表示,歐洲的有關經驗,顯然可以套用在美國身上。美國目前在道路上
行駛的汽車,平均車齡是九年,這與歐洲的平均車齡相若,歐洲人支持以舊換新政
策,除了趁機享受政府提供的獎勵津貼外,同時亦可把大量環保規格已追不上最新
標準的舊車淘汰,並大幅提升道路安全,美國人相信亦會有相同的想法。皮爾遜預
期,若美國採取與德國相同的獎勵計劃,今年的汽車銷量可提升至一千二百萬輛,
這雖然不及去年和前年分別銷售一千三百四十萬輛和一千六百萬輛的驕人成績,但
肯定比原來只有九百五十萬輛的銷量為佳。

  不過,美國實施有關政策,可能還要採取其他措施才能對美國本土車廠產生幫
助。皮爾遜指出,歐洲人一向愛駕小型汽車,而歐洲車廠如福士、快意、雷諾或標
誌等,正是以生產此類汽車為主,因此能受惠於新政策。


小型汽車受惠新政

  美國車廠一向依賴銷售盈利較高及較大型汽車如SUV或小貨車等,而小型車市
場則主要由日本廠商控制,因此若美國採取與歐洲國家相同的政策,本土車廠主力
生產的汽車未必符合市場需求,最大得益者反而會是日本車廠。

  此外,法國在1994至1996年曾推出類以的換車津貼計劃,初期的反應與今次極
其相似,銷量亦是大增,但在1997至1998年,由於所有有意換車人士均已購買新
車,汽車銷量隨即急跌。法國政府正尋求方法,防止昔日情況重現,其他歐洲國家
及美國可能也需對此多加考慮。

文章編號: 20090402391013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1 放眼國際 2009-04-02


失業車主獲供款保障


  通過津貼措施協助推動汽車銷售,似乎是最迅速有效的方法。目前美國國會已
提出議案,尋求制訂獎勵政策,其中眾議院提出的方案,較有利於美國本土製汽車
的銷售,而參議院提出的方案,則會獎勵購買較環保的汽車,不論汽車是產於哪個
國家。

  另一方面,美國汽車製造商亦推出自己的財務輔助計劃。為了幫助那些擔心失
業而可能推遲購買新車的客戶恢復信心,通用與福特汽車前天宣布,將向購車人士
提供付款保障計劃,其中福特汽車表示,將為任何新購的福特、林肯或Mercury汽
車承擔最長一年的分期付款責任,期間客戶若失業,福特會代付每月最高 700美元
的供款。

  此外,該公司還會為上述三個品牌的汽車提供零利率融資。計劃有效期將會延
續至6月1日。

  與此同時,通用汽車亦宣布類似計劃。該公司表示,會為購買新車後失業的客
戶承擔九個月的供款責任,每月金額上限為500美元。計劃於昨天起生效,有效期
至本月底結束,任何合資格領取失業福利的客戶,都可申請有關計劃。通用汽車表
示,當失業客戶找尋新工作時,更需要一輛汽車,付款保障有助他們重建生活。此
外,該公司亦提供五年十萬哩的故障保險,以及一旦汽車故障時的路邊拖車及臨時
交通服務。

  福特與通用汽車的促銷計劃,可能是參考南韓現代汽車在今年1月推出的措
施。現代汽車當時推出的失業保障,容許客戶在買車後一年內,若失業便可退還汽
車。這項措施幫助車廠提高銷量,避免在上月出現雙位數字的銷量下降。

文章編號: 20090402391013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1 放眼國際 2009-04-02


負面印象打擊銷量


  要挽救美國本土汽車業,提供適當的財務獎勵或津貼固然重要,但改變美國人
對美國汽車的負面觀感亦不容忽視。《洛杉磯時報》昨天刊登的一篇街頭調查報道顯
示,幾乎全部受訪者均認為,美國車必須大幅改善質量,才可贏得他們的信任及重
新購置。

  報道指出,美國汽車業目前面對的一個重大銷售障礙,是美國人對三大車廠,
即通用、佳士拿及福特汽車的質量,均有負面印象,認為不及亞洲或歐洲汽車。其
中一名受訪者表示,美國人可以購買通用或福特的汽車,但會對不能信賴的汽車敬
而遠之。另一名受訪者更直言不諱美國車不好,並大讚日本車性能更好,而且價格
廉宜。

  此外,美國車耗油量遠比日本車及歐洲車為大,亦是阻礙美國人購買美國車其
中一個重要原因。當汽油價格較早前升至每加侖超過4美元時,許多美國人都不約
而同地放棄美國車,改為選購油電混合車等較節能的汽車。而現在汽油價格回落至
每加侖約2美元,部分受訪者的購車態度雖然變得較靈活,但仍強調會認真考慮每
一加侖汽油能行走的哩數。

  對於美國車的表現不濟,部分受訪者亦深表不滿。其中一人表示,隨時準備好
支持美國汽車業,但美國車廠必須首先令他相信,可以生產與德國車一樣好的汽
車。他指出,這並非過份的要求,例如蘋果公司是美國公司,並不是日本公司,其
產品就非常受到消費者歡迎和支持,因此美國汽車業也應能像蘋果公司一樣生產享
譽全球的產品。

文章編號: 200904023910133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