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G20峰會難撼美元儲備貨幣地位

信報財經新聞
P17 放眼國際 2009-04-01


G20峰會難撼美元儲備貨幣地位


  二十國集團(G20)倫敦峰會舉行前夕,中國和俄羅斯突然提出,希望看到美
元之外另一種國際儲備貨幣的建立。此議一出馬上引起轟動,美國總統奧巴馬及財
長蓋特納隨即發言捍衛美元地位。雖然建立新國際儲備貨幣在G20峰會前受到各方
熱議,但分析幾乎一致認為,要就有關議題進行具建設性的討論目前仍言之尚早,
各國領袖不會為此花費太多時間。

  在峰會舉行前率先提出建立新國際儲備貨幣的是俄羅斯,該國總統梅德韋傑夫
在上周末再次提出有關呼籲。他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現有的貨幣系統明顯地未
能應付當前的挑戰。擁有全球最大規模外滙儲備的中國亦於上周發表相同的立場。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應建立「超主權」的新國際儲備貨幣。有關建議不
僅獲得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的響應,還得到聯合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
國際組織的支持。到了前天,克里姆林宮經濟顧問又表示,中、俄正展開合作,試
圖聯手推出能取代美元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並說中國提出的建議,與俄方的觀點
非常接近。


拒添麻煩影響市場

  分析指出,中、俄等國提出建立新國際儲備貨幣的時機是正確的,因為源自美
國的金融危機正衝擊全球,但與此同時,G20內沒有任何一個成員國願意為本已問
題嚴重的金融市場增添麻煩。據法國總統薩爾科齊的一名助手表示,各與會領袖根
本不會討論建立新國際儲備貨幣的議題,因為今次會議的主旨是穩定金融市場的信
心,不是打擊美元地位。該官員續表示,長遠來說建立新國際儲備貨幣有可能是件
好事,但現在美元最好不要跌得大厲害。

  事實上,新國際儲備貨幣的提議雖好,但暫時沒有人會接受。例如亞洲不少國
家對中國發言挑戰美元地位所感到的不安,就高於美國聯儲局回購1萬億美元債券
所引起的憂慮。雖然馬來西亞和印尼表示支持改變國際儲備貨幣系統,因為該兩國
的外滙儲備合共只有1450億美元,但日本、南韓和印度三國就非常質疑在短期內建
立新國際儲備貨幣的行動。該三國表示,由於他們合共擁有1.5萬億美元的外滙儲
備,一旦改變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勢必領美元大幅貶值,從而令他們遭
受嚴重損失。


中國或成首名苦主

  日本政府一名不願表露身分的官員表示,中國挑戰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
令美國神經緊張,是要看美國新政府將有何行動。他相信中國不會作出重大轉變,
因為中國是全球持有最多美國債券的國家,總額高達7400億美元,佔中國外滙儲備
的三分之一。不過,他認為中國亦會藉提醒美國保護其財務健康,嘗試捍衞中國所
持有的美元價值。分析亦普遍認為,一旦改變美元地位,中國將會是首名受害者。

  另外,擁有2010億美元外滙儲備的南韓,亦表示認同中國對其美元儲備價值的
關注。該國一名官員表示,有關美元持續偏軟的問題一直存在,現在是時候有人要
站出來對此大聲疾呼,而中國正在做此事。不過,正如日本一樣,南韓不認為在短
期內美元地位會受到威脅,因為它在國際貿易上佔有壟斷地位。目前全球各國共有
6.9萬億美元的外滙儲備,其中超過一半存放於亞洲國家,而主要的亞洲持有國對
取代美元的儲備地位表示質疑,將令G20峰會內推動建立新國際儲備貨幣的建議難
以獲得接受。

  對於中國近日高調挑戰美元地位的言論,有分析認為中國是希望藉此尋求回
報,以換取繼續購買美國債券。中國以往購買美國債券時,一向不提任何問題,但
現在中國將會提出購買的先決條件。分析認為,中國今次有可能要求美國降低貿易
或投資的限制,或者要求美國發行可贖回證券。此外,中國近期亦加強了與世界各
國或地區的貨幣互換協議【表】,以實際行動減低美元的影響。

文章編號: 20090401391006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7 放眼國際 2009-04-01


學者支持替代貨幣


  中國提出建立新的國際儲備貨幣的建議,獲得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的響應,其
中最具份量言論之一,是來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圖】。由他領導的
一個聯合國專責小組上周發表報告指出,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
款權」(SDR)為基礎的替代儲備貨幣,可以協助穩定及強化全國金融體系。

  其後,斯蒂格利茨在最新一期《新聞周刊》刊登的專訪中,再次談論新的國際儲
備貨幣問題。他在多年前便已表示,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系統已經失靈,並說
要成為儲備貨幣,充份發揮效用,它首先必須要是穩定的。但他指出,在一段長時
間內,美元的滙價明顯地非常波動,而金融危機令其波幅更加猛烈。聯儲局的資產
負債表是脫離現實的,美元現在走進未知領域,大家都非常關注通脹及其後果對美
元滙價的影響。

  斯蒂格利茨表示,中國政府顯然對此非常關注,因為發現部分在美國的投資發
生重大問題,並擔心努力保護的2萬億美元外滙儲備,將會隨着通脹蒸發掉。更重
要的是,目前的國際儲備系統無疑是迫使貧窮國家,以極低利率貸款給美國,這不
單極不公平,而且會在真正需要時損害消費需求。

  對於歐羅能否修補缺憾,與美元一起共同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斯蒂格利茨表示
「雙貨幣」制的國際儲備體系比舊有的體系更加不穩,因為人們會視乎美元和歐羅
的滙價而不斷轉換手上的儲備組合,這將令波動變本加厲。

文章編號: 20090401391006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7 放眼國際 2009-04-01


互換協議穩定金融


  中國上周末與阿根廷簽署700億等值人民幣的貨幣互換框架協議,有分析指此
舉是要挑戰美元霸權,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逐漸令其成為各方認可的結算甚至
儲備貨幣。不過,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國家並不僅限於中國,其他國家亦有,因為可
帶來眾多好處。

  中國與阿根廷簽署貨幣互換協議後,阿根廷從中國進口商品時可以使用人民
幣,不必再使用美元作為交易的中介貨幣。那是迄今中國與南美洲國家歷史上最大
規模的金融交易,也是中國首次與南美國家簽署雙邊貨幣互換。自去年12月起,中
國已先後與南韓、香港、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和印尼簽署同類協議。

  分析指出,這些貨幣互換協議將對全球貨幣政治產生深遠影響,一旦亞洲習慣
了這種做法,人民幣將變成區域貨幣,相應地提高了中國政府的地位和影響力。不
過,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的國家,並非只限於中國,其他國家亦有,例如阿根廷在較
早前就和巴西開始使用雙方本國貨幣來代替美元結算雙邊貿易。而南韓央行亦於昨
天表示,已與日本就延長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六個月達成共識,把協議到期日推遲至
今年10月30日。

  南韓央行表示,延長貨幣互換協議能緩解全球金融危機對韓日雙方經濟的負面
影響,並且有利於維護地區性金融市場的穩定。去年12月,南韓和日本將既有的韓
圜和日圓互換金額從30億美元擴大至200億美元,有效期到今年4月止。

文章編號: 200904013910063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