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4 放眼國際 2009-07-20
標示關鍵字
比亞迪冒起 車廠噩夢
電子公司搖身一變成為汽車生產巨擘,驟聽起來有點妙想天開,但其實這已有
先例,而且這個全球矚目的個
案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位於一河之隔深圳的比亞迪(1211)。
汽車製造業是很難打入的重工業,因為要將數以千計的零件砌成一輛汽車,而
且在產品安全可靠上符合極高
要求,以保道路安全,這是需要十分精密的技術的,因此發展之初需要大量資金和
人才。
不過,電動車零件較少,而且裝嵌容易,這令現有車廠賴以趕絕新對手的因素
消失,比亞迪的出現正證明了
這一點,更是車廠的噩夢。
比亞迪在1995年才於深圳成立,當時還只是一家員工僅二十人的小型工廠,靠
生產電池起家,如今已成為全
球員工逾十三萬的跨國企業。汽車業務方面,比亞迪在2003年收購西安秦川汽車,
成立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正
式進軍汽車業。
比亞迪參與今年的底特律車展,成為場內焦點之一;上周又宣布回歸A股,計
劃在深圳A股上市,集資1億元人
民幣,部分資金就是用作汽車研發、擴展汽車產品及零件部。
文章編號: 200907203910028 標示關鍵字
信報財經新聞P14 放眼國際 2009-07-20標示關鍵字
美發補貼急起直追
在汽車以至不少工業都覷覦電池商機下,美國似乎明顯缺席。不過,在奧巴馬 政府全力創造綠色職位下,美
國也開始急起直追,希望成為世界電池生產中心。
美國三大車廠通用汽車(GM)、福特和佳士拿在研發電動車上一直落後日本對 手,而且美國不如日本、中國
和南韓般,有政府提供補貼,研發前景不明朗令不少公司對電池研究項目卻步,令 中日韓三國佔全球電池業的八
成左右。經過金融海嘯衝擊後,美國車廠現在更缺乏現金,與電子公司成立聯營企 業,或獨自研發出汽車電池技
術。
然而,電池業是美國製造業目前普遍疲弱下,少有生機勃勃的行業,主因是美 國年初通過的刺激經濟方案中
,撥了20億美元,補貼先進電池研發及生產工作,生產商遂趁機紛紛進行先進電池 項目,以期獲得政府資金。正
如有份遞交申請補貼的公司Quallion的總裁布拉福德表示,各公司都知道,政府提 供補貼,正是它們發展電池研
究的時機。能源部表示,在截止日期前收到逾百份申請。估計能源部會在本月公布 申請結果。
美國車廠自己亦開始設立電池裝嵌工場。GM據報將宣布,斥資約4000萬美元, 在底特律近郊設立工廠,把由
電池裝嵌成電池組,主要供生產電池車Chevrolet Volt之用,這款汽車預計在明年 11月推出市場。
文章編號: 200907203910027 標示關鍵字
信報財經新聞P14 放眼國際 2009-07-20標示關鍵字
電動車前景佳 車廠紛拉攏電池商
汽車業跟隨環保大趨勢而須努力生產電動車,以免落後形勢而被淘汰,而電動 車的重中之重就是電池。不過
,電池並非車廠專業,因此各車廠都加緊跟電子零件生產商結盟,不但要較對手更 快獲取這種核心技術,而且還
要阻止這些電池生產商有朝一日自行生產汽車,成為自己的對手。
氣候暖化成為全球關注的問題,連美國也在白宮易主後改變有關立場,加上石 油消耗國一直希望減低對產油
國的依賴,環保能源成為各行各業今後發展時必須考慮的因素。而對汽車業而言, 電動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甚
至是主宰哪家車廠將成二十一世紀的霸主。
盡早掌握核心技術
其中,電池對電動車的成敗至為關鍵,因此車廠都急於參與有關研究,與電子 零件商合作。
豐田、日產和三菱汽車已分別跟樂聲(Panasonic)、NEC和GS Yuasa成立聯營 企業,生產電池。主管日產生
產規劃部的帕爾默表示,當他們進行電動車研究時,深信需要在公司內設有核心電 池技術,一旦公司認定零排放
是製車業的未來,日產便要作出此戰略決定,擁有主要的電池技術。
福士今年5月跟比亞迪(1211)簽署協議,就混合車及鋰電池推動的電動車作 夥伴關係。這是比亞迪首個主要
工業合作夥伴,而福士已在去年5月及今年2月分別跟三洋及東芝簽署類似協議。戴 姆勒則購入加州車廠Tesla的6%
股權。Tesla利用其電池技術,生產自己品牌的跑車。豐田更進一步,另行獨目研 究一種更先進的電池,希望在表
現及成本上更勝鋰電池。
本田則明顯落後形勢。本田原本認為,電動車只是短期妥協方案,沒有前途, 改為押注氫燃料車是零排放汽
車的明日之星。但本田押錯注,遲至本年才與GS Yuasa成立聯營企業,只生產供混 合車用的電池。
電子公司或變對手
萬事得(Mazda)同樣錯估形勢,研發氫燃料車,但在主戰場混合車卻沒有相 關產品,現在才由零開始已錯過
時機。日本傳媒上周報道,萬事得正與豐田談判,希望豐田向其供應混合車零件。 富士重工據報亦希望跟豐田合
作。
豐田很早便開發混合車,曾跟福特合作。向對手出售技術及零件對豐田有利, 因為這可令豐田的混合車技術
成為全球業界標準,而且混合車零件生產增加,有望減低零件生產成本,從而令豐 田自己的混合車價格也可降低
,更具競爭力。
各車廠除了對外跟同行競爭,「戰場盟友」電池生產商隨時也會變成敵人,因 為電動車最重要的技術是電池
,這就意味電池生產商有能力加入汽車業。東京大學先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妹尾堅 一郎教授表示,他多年前已說
,豐田的對手其實是日立,還指出或者在2016年,大家到東京秋葉原區可以購買裝 嵌組件,自行在家裝嵌汽車。
有人把汽車業未來趨勢跟電腦業相比。當年,英特爾和微軟也只是供應電腦零 件給其他公司,沒有自己的品
牌,但現在都成為業界巨擘,而緊握電池生產核心技術的樂聲及日立,有潛質成為 汽車業的英特爾和微軟。有人
指出,日產與NEC的聯營公司尋求把其生產的鋰電池出售,便與英特爾當年得以成 功打響名堂的策略相似。
加入戰團門檻仍高
不過,跟電腦不同,汽車的安全要求十分高,這仍將是新加入者的高門檻。三 洋副社長本間充說,真的有心
做的話,電子公司絕對有能力生產汽車,但在汽車安全方面,電子生產商仍遠遠不 及汽車生產商,而在汽車生產
整個過程上,電子公司亦不熟悉,目前最好還是專注本行。
分析員說,除了要有裝嵌一輛汽車的能力,一家汽車公司還有要品牌能力、分 銷渠道、具競爭力的售後服務
,以及將不同零件融合的專業。一家日本汽車商的高層指出,如果消費者不介意汽 車簡陋,比亞迪汽車當然大有
可為,但製造汽車講求精密,而且要能給駕駛者愉快的經驗,這些都要多年經驗。
文章編號: 200907203910026 標示關鍵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