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太陽能 - 中國參與競爭力強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9-07-15
標示關鍵字

中國參與競爭力強



   對於非洲太陽能市場的開發,並非只有歐洲國家在做工作,中國亦已積極參
與多年,競爭力可能比歐洲國家更強,因為中國已針對非洲國家做了多年的技術培
訓,對其發展的了解較深。

  分析指出,非洲國家的經濟基礎普遍較差,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發達國家的
產品技術雖可靠度較高,但價格亦非常昂貴,非洲國家不一定負擔得起。相較之
下,中國的產品相對便宜,質量亦不會比發達國家差太多,因此更適合非洲國家。

  另一方面,中國對協助非洲國家開發太陽能亦不遺餘力。自1990年代初開辦國
際太陽能培訓班以來,至今已有八十多個國家的六百五十名技術人員和政府官員在
中國接受了應用技術培訓,其中非洲國家有四十八個,學員三百多名。來自非洲國
家的技術人員在接受培訓後均表示,中國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太陽房等應用
技術方面取得的成果及經驗,非常適合在他們國家推廣。

  除直接培訓人員外,中國自1990年代起亦協助多個非洲國家制訂太陽能發展計
劃,例如為坦桑尼亞編製過全國太陽能發展五年規劃、為科特迪瓦制訂全國光電推
廣利用計劃,應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之邀,草擬了非洲國家開發利用太陽能的建議等。

  到了上月,中國又宣布與肯尼亞合作研發適用於該國高溫高濕地域條件的小型
太陽能光伏系統和熱水系統,並將示範推廣到整個非洲地區,共同開發非洲太陽能
產品市場。



文章編號: 200907153910059 標示關鍵字

信報財經新聞P15 放眼國際 2009-07-15標示關鍵字
中國參與競爭力強
   對於非洲太陽能市場的開發,並非只有歐洲國家在做工作,中國亦已積極參 與多年,競爭力可能比歐洲國家更強,因為中國已針對非洲國家做了多年的技術培 訓,對其發展的了解較深。
  分析指出,非洲國家的經濟基礎普遍較差,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發達國家的 產品技術雖可靠度較高,但價格亦非常昂貴,非洲國家不一定負擔得起。相較之 下,中國的產品相對便宜,質量亦不會比發達國家差太多,因此更適合非洲國家。
  另一方面,中國對協助非洲國家開發太陽能亦不遺餘力。自1990年代初開辦國 際太陽能培訓班以來,至今已有八十多個國家的六百五十名技術人員和政府官員在 中國接受了應用技術培訓,其中非洲國家有四十八個,學員三百多名。來自非洲國 家的技術人員在接受培訓後均表示,中國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太陽房等應用 技術方面取得的成果及經驗,非常適合在他們國家推廣。
  除直接培訓人員外,中國自1990年代起亦協助多個非洲國家制訂太陽能發展計 劃,例如為坦桑尼亞編製過全國太陽能發展五年規劃、為科特迪瓦制訂全國光電推 廣利用計劃,應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之邀,草擬了非洲國家開發利用太陽能的建議等。
  到了上月,中國又宣布與肯尼亞合作研發適用於該國高溫高濕地域條件的小型 太陽能光伏系統和熱水系統,並將示範推廣到整個非洲地區,共同開發非洲太陽能 產品市場。
文章編號: 200907153910059 標示關鍵字

信報財經新聞P15 放眼國際 2009-07-15標示關鍵字
歐洲斥4000億歐羅中東北非採太陽能
 
  十二家歐洲企業前天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斥資4000億歐羅,在北非和中東地區興建大型太陽能發電設施,為歐洲供應清潔能源,並預計在2050年前能提供15%歐洲所需電力。有關計劃被譽為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清潔能源項目,但由於投資金額龐大,又涉及眾多國家,令人擔憂融資及政治穩定等問題難以解決。
  非洲太陽能資源豐富,無論太陽的光照強度或時間,均非常有利於發電,例如北非撒哈拉沙漠一年的日照時間超過四千八百小時,是德國的三倍,亦有分析指出,地球上沙漠六小時內吸收的太陽能量,比人類一年所需的還多,又或者利用撤哈拉沙漠和非洲東部沙漠的0.3%太陽能,就足以滿足整個歐洲的能源需求。另一方面,為有效對抗氣候變暖趨勢,以及防避全球能源危機,世界各國均積極開發包括太陽能在內的清潔能源。
十二企業參與計劃
  在上述前題下,包括工程公司ABB和西門子(Siemens)、能源集團E.ON和RWE、以及金融機構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和慕尼黑再保險公司(MunichRe)等十二家知名及跨國企業前天宣布,計劃在北非及中東地區興建名為「沙漠科技」(Desertec)的大型太陽能發電設施。在該計劃下,太陽能站將興建在北非的摩洛哥、突尼西亞、埃及以及中東的約旦等國沙漠,然後將太陽能所產生電力通過三千公里的海底電纜送到歐洲。
  計劃中的太陽能發電站主要使用集光型太陽能發電(CSP),即以聚光鏡將陽光集中,將特製油加熱,從而產生蒸汽和驅動渦輪發電。同類的產電方式已經在美國及西班牙等國開始應用,並較傳統使用光伏板(Photovoltaic panel)將太陽光變成電力的方式更加便宜高效。該太陽能電設施的總發電量可達一千億瓦,約等於一百座傳統發電廠或二十座核能發電廠的產能。此外,計劃亦會為發電站所在國家担供部分電力,並替當地居民將海水轉化為食水和灌溉用水。
  Desertec尚有許多細節仍待敲定,例如電廠設立地點、何時開始供電、成本有多大、潛在盈利、政治穩定及融資方法等。為此,參與計劃的企業將按備忘錄規定在今年10月底前成立一個研究辦公室,用三年時間為創立太陽能發電站網絡、輸電網絡及籌募基金製訂方案。分析表示,該計劃預期可在十年內向歐洲供應電力,有關計劃可為德國創造二萬四千個就業機會,並在本世紀中葉帶來價值2萬億歐羅的能源。
困難重重引起疑慮
  太陽能發電不會造成任何污染,但要執行卻是困難重重,並引起許多人的疑慮。首先,太陽能發電基礎設施所需的投資所費不貲,令投資者一直望而卻步。尤其當油價便宜時,他們往往會對太陽能失去興趣。對此,主持備忘錄簽署儀式的慕尼黑再保險董事耶沃雷克表示,若以歐洲民眾分攤計劃成本計算,每人出資將不到一千歐羅,因此相信計劃可行。
  其次,有分析擔憂Desertec將電力從北非輸送到逾千公里外的歐洲時,會損失許多能源,而且輸送的電力愈多,損失也愈多。對此,西門子公司表示已有解決方案,他們已研發出高壓直流能源傳輸系統,能夠長距離無損失地輸送能源,該公司在中國和印度的工廠都使用這種技術。
  亦有分析質疑計劃的地緣政治可行性。他們指出,北非政局經常出現不穩,再加上如此大規模的太陽能站,很容易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北非國家石油資源又非常豐富,未必熱中於發展太陽能,因此令計劃容易出現變數。但耶沃雷克對此亦信心十足地表示,計劃中的發電站選址已有非常多的地緣政治靈活性,因此無須過於憂心。
文章編號: 200907153910058 標示關鍵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