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5 放眼國際 2009-07-13
負債纍纍削借款意欲
美國的銀行遭批評減少貸款,但企業的借款意願也十分疲弱。美國企業盈利大
跌,令債務的比率急升,加上預料經濟及盈利不可能短期內大幅改善,意味債務比
率持續高企,勢令商界借款感到猶豫。
Jerome Levy Forecasting Center經濟師金格說,美國工業公司整體債務在首
季相當於整體年度收入的逾100%,是首次債務超越收入,亦即美企的盈利連還債也
應付不來。根據聯儲局資料,美國非金融企業債務在首季末時為7.2萬億美元,遠
超1999年的4.3萬億美元。
在本年代初,美國借款成本極低,企業紛紛借款擴充,但現在背負重債下,借
款前自然三思,但這會限制了企業擴充規模,繼而打擊美國經濟復蘇力度,美國經
濟增長可能在未來十年都受削弱。
金格說,貸款商和借款者都受這次金融危機重挫,企業可能要十年後,甚至在
幾個商業循環後,才再願意大規模借款擴張業務。
不過,顧問公司Griggs & Santow總經理桑托較樂觀,指出企業債券發行今年
上半年急升,顯示就算度過了如此嚴重的金融風暴,投資者承擔高風險債券的意欲
也可以很快便恢復過來。
文章編號: 200907133910125
信報財經新聞P15 放眼國際 2009-07-13
計時炸彈妨礙借貸
銀行不願借款,除了因為經歷金融海嘯後而變得謹慎外,另一問題是銀行的有 毒資產問題仍未完全解決,這些計時炸彈仍有可能隨時爆炸,故銀行就算從央行或 市場獲得流動資金,也寧願用作充實資本,以備不時之需。
以歐羅區為例,歐洲央行最新的金融穩定報告預測,區內銀行在明年底前仍需 要為不良貸款及有毒證券資產撥備2830億美元,可能要再集資2400億歐羅(2.59萬 億歐羅),以維持債務與資產比例在一定水平,並有需要處理6萬億歐羅資產。
歐洲貨幣市場與企業債券息差正在擴大,三個月歐羅倫敦銀行同業拆息 (LIBOR)與Markit iTraxx歐洲指數息差達120個基點,較一個月前的100個基點增 加了。Tullett Prebon經濟師科梅利娃說,這情況顯示銀行仍專注保留資本,銀行 擔心息差利潤仍不足以抵銷相關貸款變壞賬時的虧損。
這種既要顧及自己安危、又要面對增加貸款呼聲的兩難,在歐陸中最受金融海 嘯打擊的德國銀行界最明顯。美國銀行業的情況類似,日本東京三菱UFJ銀行就表 示,該行有響應金融監管機關的呼籲,繼續貸款,但同時須對信貸狀況不佳的企業 持謹慎態度。
富通經濟師富尼斯說,歐洲央行又要求銀行增加貸款,又催促它們減少槓桿比 率,清理資產負債表,是自相矛盾,銀行不可能同時做兩項事情。不少經濟師指 出,銀行應把從央行取得的資金先作投資,改善盈利和資本水平,然後才要求銀行 貸款,這才治本。
文章編號: 200907133910124
信報財經新聞P15 放眼國際 2009-07-13
美日德信貸壓碎未結束恐礙復蘇
全球經濟過去逾一年飽受信貸危機摧殘後,近日喜見「綠芽」,投資者憧憬經 濟快將復蘇。然而,全球三大經濟體美國、日本和德國都有分析指出,信貸危機或 已緩和,但「信貸壓碎」(credit crunch)沒有改善,企業向銀行借款感到困難 的問題甚至可能在今年稍後惡化,這可能打擊復蘇勢頭。
聯儲局上周四公布的數字顯示,銀行截至上周三一周從局方的借款較前一周減 少了,有報道指這反映信貸危機紓緩。另外,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平一直表示,如 果三個月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與隔夜指數掉期利率(OIS)之間的息差回落 至25個基點,便顯示信貸危機過去。這息差去年10月曾升至逾300 基點,但上周已 回落至33基點。
美消費貸款持續降
不過,企業和消費者仍然投訴,感受不到借款容易了。富國銀行高級經濟師安 達遜解釋,實際情況遠較格老的指標複雜。他指出,格老有一點是正確的,就是 「流動資金危機」已經結束,但消費者及公司獲取信貸仍然困難。
簡單而言,就是早前導致銀行不願貸款的原因大致已解決,但這不代表銀行會 貸款。美國樓市在2007年開始出問題,影響按揭抵押債券,銀行因而虧損,於是收 緊借貸。問題在去年秋天雷曼兄弟倒閉後,惡化成流動資金危機,銀行都恐懼對手 隨時破產,全部拒絕向同業拆借資金,寧願囤積現金。
經過聯儲局連番出手後,銀行資金周轉問題紓緩了,但輪到失業率急升,一般 消費者還款能力下降,信用卡壞賬率上升,而且住宅斷供仍在增加,加上剛經歷了 隨便貸款的惡果,銀行當然收緊借貸標準。根據聯儲局上周三數字,消費借貸繼4 月錄得破紀錄跌幅165億美元後,5月再減少32.3億美元。
德憂夏末爆發危機
德國企業有同樣投訴。德國工業聯會警告,大規模企業融資問題可能在夏末秋 初爆發,指出借貸成本增加,大型長期融資尤其困難。商界尤其不滿,歐洲央行上 月初才向歐羅區銀行低息借出4420億歐羅(4.76萬億港元)一年期資金,但銀行依 然不肯貸款。
業界指出,德國等歐洲國家銀行目前寧願延遲還款期、放寬現有貸款條款或重 組債務,也不願借出新貸款,以免受企業倒閉衝擊,但這勢將拖累整體經濟。德國 一間激光切割儀器生產公司的行政總裁沙夫指出,其公司借款沒有困難,但他的客 戶因為信貸緊絀而擱置了投資決定,繼而有連鎖反應。
日企借款呈兩極化
德國財長施泰因布呂克上周警告說,德國須認真對待信貸可能在夏末惡化的問 題,為惡劣情況作好準備,並建議有需要時由德國央行直接向企業貸款,例如購買 企業債券,繞過私人銀行。
日本就出現信貸兩極化的現象。大企業目前借款不算困難,就算須延遲還款, 銀行也不會苛刻地追債,而且它們公開集資也較容易。然而,小企業全無這些優 勢。政府把企業貸款擔保計劃增至30萬億日圓(2.5萬億港元),但央行本月1日公 布的短觀經濟報告顯示,大企業借貸指數升了8點,小企業借貸指數只升了 1點。
在日本愈來愈流行的企業借款模式銀團貸款中,未償還貸款在2004年第三季與 今年首季間上升了129%,但整體貸款同期只增長了5.4%。今年初起,約八成新的銀 團貸款是借給沒信貸評級或垃圾評級的企業,而首季借予小企業、且主要銀行放寬 了借貸標準的貸款按季增加了17.4%,但這些貸款中,近二成是不良貸款。
日本銀團貸款一般有條款,要求一旦企業盈利或評級下降,便要提早還款。惠 譽高級主管渡邊正彥指出,如果銀行不斷啟動此條款,便可能阻礙經濟復蘇,破產 宗數進一步增加。這將令僱用了日本七成勞動人口的中小企裁減更多職位。
文章編號: 2009071339101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