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 放眼國際 2008-08-20
美次按危機蔓延高質房貸
美國樓市一直未見好轉,加上經濟急速放緩及信貸收緊,令按揭斷供數目不斷
增加,而拖欠情況除了出現在次按貸款外,就連較優質的房屋貸款斷供率亦呈現快
速上升,而且情況比次按更為嚴重。由於此類優質貸款的規模是次按貸款規模的九
倍以上,若這部分貸款斷供率上升,將對信貸和金融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美
國樓市見底將更遙遙無期。
美國的按揭貸款大致可分為三類。首先,信用等級最高、收入穩定可靠、債務
負擔合理的客戶,可獲銀行批核「優質貸款」(prime loans)。其次,信用紀錄
不錯或良好,但卻沒有提供固定收入、存款或資產等合法證明文件的客戶,會獲銀
行審批「Alt-A」貸款。最後,信用等級最低、欠缺收入證明、負債較重的客戶只
可取得「次級按揭」(subprime mortgages) 貸款。
二波衝擊快速形成
美國人拖欠房貸的第一波衝擊來自次按貸款,這波衝擊還未達頂點,第二波衝
擊又在快速形成,因為信譽較好的房貸、其中尤以「Alt-A」的斷供情況正急劇增
加,且比次按拖欠貸款升幅更快。據統計,「Alt-A」房貸拖欠比例在4月份達
12%,在5月份再進一步上升至13%,是去年同期的四倍;而信譽最良好的優質貸款
拖欠比例,亦較一年前增加了一倍,達2.7%。「Alt-A」雖被銀行業界普遍視為較
安全,但銀行未向貸款申請者要求收入或資產證明,便輕易信任他們報上的資料並
批出房貸,因此這類貸款被業內人士稱為「騙子貸款」(liar loans)。
騙子貸款斷供潮現
隨着樓價急速下滑,許多貸款者開始無力償還貸款,問題亦隨即湧現。美國最
大的兩家房貸公司房利美和房貸美,在4月至6月間合共損失31億美元,其中一半的
信貸虧損正是來自騙子貸款斷供。許多專門提供這類房貸的銀行,例如American
Home Mortgage、貝爾斯登和IndyMac Bank等,也相繼宣告倒閉。
大量批出利潤可觀
美國銀行業敢於大量批出騙子貸款,是因為這類貸款可為他們帶來可觀利潤。
例如一筆30萬美元的騙子貸款,經紀人可從中收取1.5萬美元的費用,但傳統的定
息貸款則只可收到2000至4000美元。在樓市興旺時,騙子貸款尤其受到投資者的歡
迎,他們經常採用銀行提供的各類貸款產品,例如淨息還款按揭(Interest Only
Mortgages)或可調整利率按揭(ARM)等,藉以進行房地產投機炒賣。
初期還款數額固定
這些貸款產品的主要特點,是在還款的頭數年,每月按揭供款只償還利息或其
中的一部分,借貸本金不單沒有減少,反而有可能增加,因此開始時供款額很低且
固定,但到了一段時間之後,還款壓力就會大增。部分貸款者完全明白其中的風
險,但他們認為樓價會一直上漲,而且漲幅永達超過利率的上升,必要時把樓房出
售,能歸還貸款之餘還有多出的盈利。有人更是以此進行投機賺錢。
分析指出,騙子貸款開始時每月的低還款額,協助許多貸款者有能力到樓價大
幅飆升的地點置業,但亦同時推高了樓價,以至令其超出他們的供款能力。據統
計,在2005年至2006年間,加州和內華達州約40%的房貸,就是屬於淨息還款或可
調整利率按揭,但一旦爆發斷供潮,其影響將比次按危機更嚴重。騙子貸款的主要
提供機構之一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目前正嘗到苦果。該公司貸出的254億
美元可調整利率按揭貸款中,有超過12%斷供,而當中有83%正是沒有或缺少收入或
資產證明。據穆廸經濟網站表示,在次按預期引致4000億美元的損失之外,騙子貸
款將再造成1000億美元的額外損失。但亦有經濟分析表示,次按貸款只是冰山一
角,信譽較佳房貸所造成的影響,將大大超越次按貸款。
文章編號: 20080820391000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6 放眼國際 2008-08-20
金融體系急待改革
美國樓市崩潰觸發金融市場危機,而導致金融市場陷入困境的表面原因是目前
經濟不景,貸款人的收入水平無法抵銷償還金融機構的貸款,但深層次的原因在於
美國整個金融市場出現結構性的問題。美國金融監管組織、金融經營機構、投資者
和普通美公民都在推波助瀾,濫用並大肆透支美國金融市場的信用體系,以致最終
美國的信用體系處於崩潰邊緣。
在美國金融市場內,銀行和按揭公司為賺取按揭證券化中的息差,令審慎貸款
的原則變得鬆懈,使大量不良按揭資產流入信貸市場,從而製造大量金融風險。
另一方面,評級機構為爭取自身的最大利益,對各種新型金融衍生產品,不但
未能作出有效的風險評估,甚至對投資者進行誤導。此外,投資者疏於風險管理,
盲目跟風,輕信各種宣傳和推銷,最終導致債台高築。最後,美國的金融監管機構
未能作出有效監管,被指責恍如形同虛設,沒有發揮防火牆的功能。
目前美國雖已開始對金融監管、信用制度、金融營運機構、投資規範等多方面
進行綜合改革和完善,但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短期內難見成效。分析指出,
美國的金融監管體制在次按危機爆發之前,一直沿用百年,少有變革,要想將這套
老舊失效的金融監管制度進行徹底翻新,美國金融管理當局必須作出巨大努力,而
且也較長時間準備和進行。
文章編號: 20080820391000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6 放眼國際 2008-08-20
趁低吸納入市時機
美國樓市危機見底遙遙無期,但亦有投資者認為這是趁低吸納的時機,開始入
市投資。《倫敦時報》日前有報道指出,目前有愈來愈多的英國買家趁美國樓價下跌
之際,尋求購買廉價物業的機會。該報表示,外滙機構World First在截至7月底的
四個月內,接到英國人到美國購買物業的查詢,較去年增加38%。另一間總部設在
佛州的物業公司Top Producers Realty亦表示,該公司本年迄今的交易,約45%來
自英國客戶,高於去年同期的28%。
報道又表示,一名英國客戶最近在紐約州水牛城以1.4萬鎊購買了兩間平房,
然後將其出租給美國家庭。該英國客戶表示,以目前美國樓市狀態,讓他能以半價
購買了該兩間平房,因此頗為划算。他並計劃在今年內再購買一或兩間平房,以爭
取更多額外收入。
另一方面,投資者亦開始留意美國股市的投資機會。自次按危機發生以來,美
國股市一直下滑,其中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今年共下跌了9.3%。許多投資者由於擔心
美國經濟仍然面對一段時間的滯漲,因此未敢入市。而上周公布的按揭斷供數字,
顯示按年上升了55%,消費物價升幅則創下5.6%的十七年新高,進一步增加投資者
的憂慮。但分析表示,商品價格,尤其是油價下跌,意味通脹可能已見頂,而美國
金融業界雖然要面對龐大撥備,但許多公司仍擁有強勁的財政狀況,因此美國經濟
實際上受到低估。在此情況下,誰人能率先入市,可望能從中獲利。
文章編號: 200808203910003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