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3 放眼國際 2008-08-06
全球最廉印度汽車Nano受困原料漲價生產進退維谷
印度車廠Tata年初宣布推出全球最便宜汽車Nano,曾被評論譽為抓掀起車壇革
命的傑作,並引起業界震動,紛紛計劃推出同類汽車以作應對。但隨着原料成本不
斷上漲,加上車廠受地方政治問題的困擾,令汽車生產計劃遭受重大挫折。分析表
示,縱使Nano能如期推出,但車廠若維持承諾以低價銷售,勢將遭受重大損失,
Nano的生產正陷入進退維谷尷尬局面。
自2003年開始研製的Nano,在今年1月10日首度於印度車展亮相。Tata汽車主
席拉丹.塔塔【圖】表示,該車的基本型號定價每輛2500美元,僅及市面上小型汽
車的一半,並希望藉此吸引印度的中產階層放棄電單車,改為駕駛這款「全球最便
宜」的汽車。按車廠計劃,Nano將在7月或8月試產,並爭取在10月份左右於市場推
出發售。
但隨着原料價格的不斷上升,若Tata汽車維持以2500美元的價格銷售Nano,該
公司將遭受重大經濟損失。分析指出,自2003年以來,生產 Nano的原料成本普遍
上升了13%至23%不等,其中鋼材的價格升幅最大,從今年1月至7月便已上漲了42%。
轉嫁成本影響銷路
面對這個情況,拉丹.塔塔在較早前承認,車廠正面對極大矛盾,若將所有生
產成本轉嫁予消費者,將會影響汽車銷路,但若不轉嫁,就會影響邊際利潤,公司
陷入兩難局面。
有經濟分析師預期,為了讓拉丹.塔塔實踐價格承諾,車廠會以2500美元的價
格銷售基本型號Nano,但最多只能維持三個月,之後肯定要加價。另有分析表示,
Tata為減少損失,將會限制Nano基本型號的銷售,並尋求促銷較高級型號的Nano。
後者配備車廂空調和電動車窗等設施,售價將較高,邊際利潤亦較大,但銷量較沒
保證。
示威阻礙廠房興建
Nano面對的問題不單限於原料成本,該車的生產廠房從一開始便受到極多困
擾。為降低成本,Tata選擇在西孟加拉邦興建廠房,但當地農民指責建廠土地是被
地方政府強行徵收,並為此不斷發起抗議示威,令廠房的建築工程受阻。有報道指
農民是受到叛亂政客的唆使而蓄意鬧事,更於上周聚眾毆打一名建築經理,令數百
建築工人因害怕受到襲擊而逃離工地,進一步阻礙建築工程的進度。
分析指出,Nano在西孟加拉邦的生產廠房預算已大幅超支,車廠至7月時已為
該計劃投資4.7億美元,較1月份時的預算多出18%,並較2006年選定該處興建廠房
時高出一倍。若汽車的生產計劃再受延誤,將會令生產成本進一步上升,到時車廠
的損失將更大。
潛在買家面對問題
另一方面,印度潛在買家所面對的新問題,亦不利於Nano的銷售。分析表示,
印度的貸款利率持續上升,上周大多數商業銀行便宣布加息至少半厘,令買家以分
期付款形式購買新車時增加了經濟負擔,從而打擊他們的購車意欲。此外,Nano雖
然自我標榜耗油量低,但與電單車相比仍然較多,在目前汽油價格高企的情況下,
車主為節省汽油開支,多會繼續駕駛電單車,令Tata原來誘使他們放棄電單車的意
圖落空。
年產須逾五十萬輛
Tata車廠並沒有評論銷售Nano的邊際利潤會有多少,但表示該款汽車在長遠來
說可取得盈利。對此,市場分析亦不表樂觀。最近的一項調查表示, Tata若要從
銷售Nano取得盈利,每年必須推出三十九萬輛汽車,遠較該公司的初期年產量目標
二十五萬輛高出56%,但部分經濟分析師更加悲觀,表示車廠必須年產五十萬輛以
上,否則難言有利可圖。
Nano能否如期推出,以及產量可否達到預期目標,實在難以預料,但較肯定的
一點是,該車剛亮相時的氣勢已告消失,車廠正面對進退維谷的尷尬局面。
文章編號: 20080806391013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3 放眼國際 2008-08-06
收購行動加重壓力
Tata車廠除了在Nano的開發計劃遇挫外,該公司在另一項高調收購行動中亦遇
上麻煩。在宣布推出Nano計劃後三個月,Tata又以23億美元的高價,將福特旗下的
Land Rover和Jaguar兩大豪華汽車品牌收購,再一次吸引了全球汽車業界的目光。
但在7月1日發布的財政年報中,拉丹.塔塔絲毫沒有掩飾對車廠未來的擔憂。
他認為,不斷增長的能源價格將對車廠今年的增長極為不利。他在年報中指出,包
括鋼鐵、輪胎等在內的原材料價格漲幅空前巨大,同時,公司發展還受到利率上
漲、信貸緊縮的影響。
分析認為,拉丹.塔塔希望通過加速整合Land Rover和Jaguar兩大品牌,以及
推出Nano以紓緩日益嚴峻的營運壓力,因此,在上月2日正式完成收購行動後表
示,該兩個品牌有着巨大市場潛力,收購後的市場規模和收益將有所增加。但他同
時亦承認,在整合工作中,Tata車廠不得不消化收購該兩大品牌所帶來的成本壓力。
傳媒報道,為了籌集收購所需的23億美元資金,Tata車廠已宣布在當地市場配
售新股及發行優先股,以籌募17億美元,另外通過在全球範圍內發行證券來籌集5
億至6億美元。如此龐大的集資計劃嚴重打擊投資者信心,在完成收購Land Rover
和Jaguar當天,Tata車廠的股價跌至三年以來的最低點,公同股值至今已損失超過
40%。
分析表示,繼續進行大規模集資的前景,將會令股價進一步下滑,假若這個趨
勢持續,Tata車廠將被迫發行更多股票以籌集目標金額,但無論是車廠本身或投資
者,均極不希望看到發生這個情況。
文章編號: 200808063910133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3 放眼國際 2008-08-06
業界檢討發展策略
Nano在印度車展亮相之初,曾經在業內引起極大震動,被譽為創新汽車發展意
念的傑作,各車廠更爭相計劃推出同類汽車以作應對。但分析表示,Nano 的計劃
遭受挫折,將令汽車業重新檢討發展極廉價汽車的策略。
隨着新興經濟體的急速冒升,各大車廠均爭相仿傚Tata的策略,計劃生產新一
代極廉價汽車以搶佔這個市場。有市場研究公司指出,在八年內,諸如印度或中國
等新興經濟體,將有約一億戶人有能力購買售價在3000美元以下的汽車。
為此,法日合作的雷諾-日產車廠在今年5月宣布與印度的電單車生產商Bajaj
Auto合作,共同生產一款「超低價」汽車,售價同樣是每輛2500美元,與Nano進行
直接競爭。代號為ULC(Ultra-Low-Cost)的該款汽車首先會在2011年初於印度銷
售,預計年產量達四十萬輛,之後便計劃利用雷諾-日產的全球銷售網絡,逐步把
該車推廣到其他新興市場。
除此以外,南韓的現代汽車,日本的豐田,德國的福士和美國福特,亦有類似
的汽車發展計劃,而另一美國車廠佳士拿已與中國的奇瑞汽車有限公司合作,發展
極廉價汽車。美國通用汽車亦考慮與中國五菱汽車有限公司作出相同發展。此外,
福士則考慮以其Polo車款為基礎,開發一款售價約3500美元的汽車到印度銷售。
但由於Nano遭遇挫折,部分車廠已作出打退堂鼓的表示,例如現代汽車在上月
宣布,由於無法取得盈利,已決定取消在中國推出售價為5000美元的廉價汽車計
劃。就連雷諾—日產也開始質疑推出ULC的可行性。
文章編號: 200808063910134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