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商業周刊》推百花齊放新網站

信報財經新聞
P14 放眼國際 2008-08-19


《商業周刊》推百花齊放新網站


  隨着廣告收益急速下滑,印刷媒體紛紛開設網站,並以多種不同的形式,其中
包括縱向頁面(verticals)、聚合頁面(aggregation)、內容由用家產生、流行
排行榜以至類似社區網絡的網站來吸引讀者。而《商業周刊》計劃於下月底推出的新
網站,正是通過大量專題頁面將上述各種形式融合於一身,希望能藉百花齊放打開
局面,吸引更多讀者,從而招徠更多廣告。

  印刷媒體向互聯網發展雖然已成必然的趨勢,但面對數碼世界的急速進化,報
章或雜誌設立網站時必須作出大膽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追看興
趣,令讀者人數快速增長。至於那些只是簡單地將文章上載到網站的傳統媒體,將
不會獲得多少進展,成績將遠遠落後於同業。《商業周刊》經過兩年靜悄悄的發展,
將在下月推出名為「Bussiness Exchange」的網站,其特點正是把目前在互聯網流
行的多種形式融合於一身,希望藉此吸引到新的讀者群。新網站可通過該雜誌原有
網站登入。


主題頁面內容多變

  新網站的核心是數以百計的主題頁面(topic pages)。這是縱向頁面的其中
一種形式,內容按一個特定主題垂直發展,而主題內容則包羅萬有,可以小至專門
談論某型號的民航客機,亦可大至探討樓市走勢。據報道,網站訂立的首個主題是
「黑莓(Blackberry)對iPhone」,並尋求把主題頁面的數目迅速增加至數千以上。


連結對手網誌文章

  美國傳媒表示,以往有數家報章雜誌向網上發展時,亦曾積極開發這類縱向頁
面,但這些網站的運作多是傾向嚴格控制其網上讀者及內容,而Business
Exchange卻有所不同,該網站的每一個主題頁面都會和其他的資訊來源甚至包括來
自商業競爭對手的文章或網誌連結,並且會以網絡搜索器Web crawler自動將內容
更新,令網站的資訊覆蓋範圍更廣,更具吸引力。


容許自訂題目名稱

  另一方面,Business Exchange亦有內容由用家產生的特點。該網站除讓用家
上載新資訊到主題頁面內,亦容許他們訂立一個新頁面,並自行選擇題目及名稱,
以及撰寫一段簡短的引言。相對於「維基百科」等網站,可以容許用戶自己撰寫內
容,然後上載到網站,Business Exchange的做法這雖然說不上是一個創舉,但對
於一份主流印刷媒體,那意味一個重要的管制開放。


設立另類社區網絡

  不過,美國傳媒表示該網站不會完全讓頁面放任自流,任何新頁面仍須得到
《商業周刊》編輯的核准,但雜誌承諾在二十四小時內會作出審批,至於有異議的內
容則會被撤除。

  Business Exchange還會以一種類似社區網絡的形式運作,容許讀者的朋友、
同事甚至競爭對手互相追蹤彼此的興趣。每名用家均可以設立人物素描,內容包括
個人介紹,以及追蹤用家的閱讀和張貼文章習慣。用家可選擇開放人物素描予公眾
閱覽,讓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素描內的資訊。此舉令讀者間建立一個網絡,並可經由
LinkedIn戶口把資訊輸入。


廣告鎖定目標讀者

  《商業周刊》建立這個具備眾多主題頁面和人物素描的網站,目的是希望為特定
的廣告商鎖定目標讀者,甚至讓廣告商掌握讀者的身份背景,從而令廣告投放更有
效益。雜誌主席福克斯表示,廣告商要求證明網站與讀者間有緊密聯繫。普通的社
交網站要拉廣告顯得太空泛,但該雜誌的新網站則可以向特定的讀者群投放諸如電
子、汽車或醫藥的廣告。

  目前《商業周刊》的發行量約達九十萬份,與主要競爭對手《福布斯》和《財富》雜
誌相若,但無論現有網站的點擊率和印刷媒體的廣告頁數均低於對手。此外,雖然
報章的銷路下跌情況最近已漸趨穩定,但主要商業雜誌在過去四年的印刷廣告數
量,卻損失了超過20%,其中《商業周刊》的廣告跌幅比其競爭對手更大,,因此該
雜誌希望通過新網站能令原有網站的點擊率在兩年內增加一倍,以便銷售更多廣告。

文章編號: 20080819391005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4 放眼國際 2008-08-19


傳統媒體仍有優勢


  美國傳媒披露《商業周刊》計劃推出新網站以開拓財源之際,美國皮尤研究中心
前天公布調查報告顯示,美國近半數民眾主要從電視而非報章或網絡獲知新聞,可
能對報章雜誌構成新打擊。不過,讓印刷媒體稍感安慰的是,依賴報章獲知新聞的
人通常較富裕、受教育程度亦較高,在爭取廣告商投放廣告上較電視新聞更有優勢。

  皮尤研究人員在今年4月底至6月初對三千六百多名成人進行的調查顯示,有
46%的受訪者「嚴重依賴」電視獲知新聞,但這部分受訪者的平均年齡最大,達五
十二歲,而且經濟狀況不寬裕,其中更有43%失業。由於經濟條件欠佳,他們不大
可能擁有電腦或上網閱讀新聞。

  調查中有23%的受訪者既依賴傳統媒體,也樂意上網獲知新聞。這部分受訪者
每天用於看新聞的時間最長,他們同時也較富裕、受教育程度較高。至於喜歡上網
看新聞的受訪者佔整體人數的比例最低,只有13%,這部分受訪者中的80%受過高等
教育,平均年齡也最小,為三十五歲,他們更願意從網上閱讀電子版報紙,而不是
傳統印刷報章。事實上,研究中心表示,網絡新聞受眾的教育程度高於傳統媒體,
44%的大學生表示每天上網看新聞。

  調查還發現,由於上網群體日益龐大,閱讀傳統報章的人數亦逐漸減少。受訪
者中,前一天讀過報章的人從兩年前同類調查中的40%下降至目前的34%。此外,約
25%受訪者表示,他們每天看至少三次網絡新聞,但兩年前這一比例為18%。由此可
見,印刷媒體向互聯網發展是必需的行動。

文章編號: 200808193910053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4 放眼國際 2008-08-19


收入減少視野變窄


  由於受網絡新聞的衝擊而令廣告收入減少,美國傳統媒體被迫大幅裁減編採人
員,但此舉同時嚴重影響報章的內容和質量,令其視野變窄,吸引力逐漸消失。

  皮尤研究中心上月底曾發表報告指出,由於成本上升迫使報章漲價影響銷路,
加上廣告商追隨讀者流向互聯網,報章廣告和發行收入的縮水,導致新聞編輯人員
加速減少,進而令美國報章的報道範圍愈來愈小,主要集中在地方或社區新聞上,
而國際甚至全國性新聞即使仍能見報,但只能退居次要版位,變成只適合特定讀者
的報章。但新聞編輯人員的減少會嚴重削弱報章的吸引力,導致報紙的競爭力消失。

  研究報告表示,互聯網加速了新聞的傳播,使它能與讀者互動,並為新聞打開
了近乎無限的空間。但互聯網亦為報章帶來不利之處,就是侵蝕了印刷出版物的廣
告基礎,而那正是迄今大量新聞從業員支付薪酬所需資金的主要來源。報告認為,
報章行業眼下不得不面對的挑戰是,如何從互聯網奪回更多的收益。

  儘管收益和人員不斷減少,但美國傳媒表示,大部分報章主編仍然保持樂觀心
態,他們認為,通過將重點向報章網絡版轉移,並採用諸如視頻、電腦輔助報道等
創新技術手段,報刊將重新獲得立足之地。由此再一次證明,印刷媒體向互聯網發
展是解決目前困境的唯一辦法。

文章編號: 200808193910054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