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世貿談判受困小問題破裂收場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8-07-31


世貿談判受困小問題破裂收場


  旨在尋求多哈回合關鍵性突破的世界貿易組織部長會議,在日內瓦經過九天艱
苦談判後,終在前天宣告失敗。世貿組織總幹事拉米表示,談判破裂主要是因為世
貿組織重要成員在發展中國家農產品特殊保障機制上難以達成一致。但分析指出,
特殊保障機制僅是一個「小問題」,新一輪談判失敗其實蘊藏了必然的因素,就是
各方利益分歧太大,令談判最終只能以爭吵收場。

  多哈回合談判是世貿組織成員間的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2001年11月,世貿組
織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啟動了這一輪會談,人們稱之為「多哈發展議程」,簡稱「多
哈回合」。談判宗旨是促進世貿組織成員削減貿易壁壘,通過更公平貿易環境來促
進全球特別是較貧窮國家的經濟發展。雖然這是一個多邊談判,但真正的談判主角
是美國、歐盟和由巴西、印度、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組成的「二十國協調組」。


總幹事提妥協方案

  多哈回合談判原訂於2005年1月1日結束,但談判未能取得成果,被迫多次延
長,並於2006年7月22日中止。2007年1月31日,世貿全體成員大使一致同意恢復多
哈回合各議題的談判。為了推動談判,歐盟表示有意將農產品關稅削減幅度由54%
上調為60%,美國也宣稱準備將農業補貼最高限額從每年 480億美元降至150億美
元。作為交換,美歐要求新興經濟體在工業品和服務業市場准入問題作出讓步。但
發展中國家認為歐美削減農產品關稅和補貼的幅度遠遠不足,並擔心本國非農產業
會因開放市場而遭受巨大衝擊,因此拒絕接受。

  在此情況下,世貿從本月21日起首先請來三十五個成員國的貿易和農業部長,
在日內瓦舉行部長級會議。為尋求突破,世貿總幹事拉米建議先召開七個主要成員
的部長會議,待他們達成協議後再召開擴大的部長會議,最後由全體成員會議來審
批所達成的協議。拉米更在25日親自推出一個新的妥協方案,按此方案,美國須將
農業補貼限額進一步降到145億美元,歐盟也須大幅降低農產品進口關稅,但被允
許指定4%農產品為敏感產品,可以享受關稅免減或少減待遇。發展中國家工業品關
稅的上限可在20%至25%之間選擇,上限愈低則享受關稅免減或少減的產品數量就愈
多。此外,方案還允許發展中國家某些農業和工業部門受到關稅保護。

  在經過多天談判後,各方基本上已就80%至85%的問題達成一致,但最終卻因以
印度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與美國無法就農產品特殊保障機制(SSM)達成共識而令
談判破裂。所謂農產品特殊保障機制,是指發展中成員可在農產品進口激增情況
下,採取提高關稅等特殊保障措施,以保護本國農業免受衝擊。作為談判基礎的世
貿妥協方案將激增的底線定為40%,發展中成員則希望能放寬動用特殊保障措施的
底線,但美國表示強烈反對,要求將底線定於高水平,以促進美國農產品的出口。


特殊機制保護農民

  印度商工部長納斯堅持降低啟動特殊保障措施的底線,並宣稱獲得約一百個發
展中國家的支持。而代表發展中國家組織三十三國集團的印尼亦表示,發展中國家
為保證談判成功已不惜作出妥協,所提出的特殊保障機制亦「很合理」,是「可達
成的妥協」,並暗示歐美等國沒有作出努力,結果令談判無法取得成功。

  分析指出,特殊保障機制僅是一個「小問題」,在取得眾多進展後,談判仍然
以失敗告終,是因為各方的利益分歧太大。在全球目前燃油和糧食價格飛漲、並受
嚴重信貸危機打擊之際,歐美希望藉着自由貿易為其提供解困的辦法,但發展中國
家卻希望通過關稅加強自我保護,雙方最終陷入互相批評和指責,令失敗成為必然
的結局。

文章編號: 200807313910055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8-07-31


利益分歧互相指責


   多哈回合談判的爭論焦點主要集中在農業和非農產品市場准入問題上,具體
包括削減農業補貼、削減農產品進口關稅及降低工業品進口關稅等。發展中國家一
直指責,美歐通過實施農業補貼和高關稅壁壘保護着自身的農業利益。

  縱使今次美國在談判期間承諾將農業補貼降至每年145億美元,發展中國家仍
不同意。

  他們指出,美國提出的削減補貼有附加條件,就是要發展中國家在降低工業品
關稅方面予以相應回報才能兌現。此外,美國得益於國際糧價上漲,實際發放的農
業補貼數額目前僅為70億美元,還不到新提議的一半,意味美國的退讓是虛假的,
按現有水平,美國不但不需削減補貼,還有充分的增補空間。

  至於談判最終破裂,有亞洲外交官員指責,這是因美國為逃避棉花補貼分歧而
刻意作出對抗。該外交官表示,美國深知自己無法承擔在棉花議題上讓步的後果,
因此根本不想討論棉花議題,而藉着堅持農產品特殊保障機制的底線,美國知道印
度不會讓步,這樣的話,一旦談判破裂,印度將是受責的一方。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昨天在香港亦批評歐美發達國家不斷迴避規則,實
施貿易保護主義。對於美國在談判破裂後批評中印不合作,龍永圖強調中國是農業
大國,農業人口佔總人口高達六成,而美國農業人口只佔百分之一至二,因此中國
需要考慮農民的利益,在談判中態度強硬是必要的。    另一方面,美國則把
談判破裂歸咎於印度和中國。當中國在本周一表示,「關稅是合法的保護措施」
時,美國常駐世貿副代表沙克隨即指出,中國正把多哈回合推進七年來最危險的境
地。《華爾街日報》當天亦刊文指責,中國在加入世貿之後取得重大貿易利益,按美
元核算已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現在卻採取貿易壁壘立場,令全球貿易協定難以達
成協議。

文章編號: 200807313910056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5 放眼國際 2008-07-31


失敗後果影響深遠


   世貿談判破裂,將產生一系列嚴重後果。分析指出,談判失敗將損害商業氣
氛,同時會刺激全球範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進而觸發新的雙邊和多邊貿
易糾紛。從更高層次的角度看,多哈回合談判實際上也是對各方在多邊框架下達成
全球性協議能力的一次考驗,當談判一旦遭遇挫敗時,外界對各方能否在全球框架
下解決諸如氣候變化、高油價和糧食危機等複雜問題的能力也會產生懷疑。

  此外,談判受挫亦令之前取得的一些成果失效,其中最顯著的是「香蕉協
議」。由於歐盟長期對從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國家進口的香蕉實施零關稅優
待,因此引起了拉美部分國家的強烈不滿,並一直爭取歐盟取消有關關稅。本月27
日,歐盟與拉美國家就降低香蕉進口關稅基本達成一致。但到了前天,歐盟宣布,
由於世貿日內瓦部長會議談判破裂,與拉美香蕉出口國在會議期間達成的協議亦告
失效。歐盟表示,香蕉協議一直是和多哈回合談判捆綁在一起的,不是獨立的協
議,因此多哈回合談判破裂後,香蕉協議也不復存在。

文章編號: 20080731391005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