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3 放眼國際 2009-03-09
美國技術移民回流趨升響警號
美國一向以讓人實現夢想之地自居,加上經濟實力強勁,長期以來吸引到世界
各地大批高級技術專才到當地定居及發展。但最近美國對外來專才的吸引力已逐漸
消失,技術移民回流祖國的人數日益增加。一項研究報告表示,導致這些技術人才
還鄉的主要原因,是祖國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佳的事業發展前景,而美國則要面
對人才流失的窘境。
技術移民對美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統計顯示,他們雖佔美國總人口的12%,
但高科技大本營矽谷的創業者中,技術移民佔總人數的52%,全球25%的專利申請
案,亦是由他們提出。從1990年至2007年,移民勞動力在美國的比例從9.3%升至
15.7%,他們帶來了高層次的教育和技術,持有學士學位的美國科學與工程勞動人
口中,移民佔了24%,而持有博士學位的相關勞動人口中,移民更佔了47%。移民又
共同創辦了許多美國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例如 Google、英特爾、eBay和雅虎等。
2006年,由移民創辦、總部設在美國的公司,僱用了四十五萬名工人,創造了520
億美元的收入。
將面臨人才荒
不過,大量高技術移民已開始回流自己的祖國,美國正流失知識和創新的重要
資源。「考夫曼基金會」(Kauffman Foundation)上周發表一份題為《美國之失乃
世界之得》的報告,指出移民人才回流,美國即將面臨人才荒。報告表示,美國政
府沒有公布準確的人才回流數字,但該項為期兩年的研究,共訪問了一千二百多名
中國人和印度人,他們都曾在美國學習或工作一年以上,現在都已回流自己的祖國。
研究發現,大部分回流的技術專才都是年輕男性、已婚、沒有子女,主要持有
管理、技術或科學等學位,不少是碩士和博士。大多數回流人才最初到美國是為了
尋求專業教育機會,許多人曾申請美國的臨時工作簽證,但最後選擇返回祖國,原
因並非簽証出現問題,而是他們認為與美國相比,回國在職業上會獲得更好的發
展,生活質量也更高。在這批受訪回流移民中,許多已晉升為高級管理人員,人數
是他們在美國公司晉升高級管理層的三至四倍。
創業意欲高漲
研究還發現,家庭因素也是讓這些移民決定回國的一個重要推動力,能夠與家
人和朋友更親近,在他們決定是否回國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其中近八成的中國
人和近九成的印度人表示,回國能更方便照顧年邁的雙親。返回家鄉後,超過五成
的中國人和五成六的印度回流人才表示,會在未來五年內創立自己的事業;超過六
成的中國和五成三的印度人認同,最好的創業機會是在自己的國家。
領導這項研究的哈佛大學教授沃德瓦表示,最近數年有人試圖將困擾美國的經
濟放緩和衰退問題歸咎於外國勞工增加,但調查數據卻證實了相反的結論。他預
言,情況若持續發展下去,下一個矽谷不會在美國加州,而是中國的上海或印度的
班加羅爾。他說,若美國政府和商界能為移民人才提供良好的就業機會,放寬對他
們的簽証限制,美國或許能奪回這些移民來幫助自己的經濟發展。他更建議美國應
該直接發綠卡給研究所畢業的外來高科技生,以挽留人才在美國。
報告指出,移民人才在回流本國後並非事事如意。例如中國的回流人才經常投
訴祖國污染嚴重、子女接受的教育不及外國、受政府官僚問題困擾、以及醫療保健
質量差劣等;而印度的回流人才除了投訴官僚和污染問題外,亦抱怨交通阻塞嚴
重、基建不足等弊端。這些問題都可成為促使他們離開祖國,再次投向美國懷抱的
誘因。
文章編號: 200903093910014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3 放眼國際 2009-03-09
失業率升歸咎外勞
技術移民雖為美國經濟建設作出極大貢獻,但在經濟衰退嚴重衝擊下,美國的
保護主義已蔓延至本土的勞工市場,技術移民更是首當其衝。
美國失業率持續飆升,不少民眾將責任歸咎於移民勞工,並認為美國公司不僅
應該將更多工作機會留在國內,而且更應減少僱用外籍員工,在裁員時也必須首先
保留美國員工就業,只向移民開刀。這種意見不單在民間廣泛流行,美國政界表示
支持的亦大有人在。較早前微軟宣布裁員五千人時,艾奧瓦州參議員格拉斯利便曾
致信微軟總裁鮑爾默,要求微軟提供裁員的詳情,例如被裁員工中有多少持有H-1B
簽證,並要求在裁員時優先考慮裁減持這類簽證的外籍員工。他在信中說,擔心微
軟在裁員時會保留海外員工,而不是稱職的美國員工。
H-1B簽證是美國移民局簽發給受美國公司,以僱用外籍高級技術人才的短期非
移民工作簽證,去年的限額為六萬五千個,但接受申請的首天即收到二十萬份申
請。微軟創辦人蓋茨前年在國會聽證會上雖表示,H-1B簽證限額用完的速度一年比
一年快,反映外國高科技人才數量已無法滿足美國公司的需求,但反對者卻說,大
公司僅是利用該簽證僱用外國廉價勞動力,替代美國員工,壓低美國的平均工資和
工作條件,在美國目前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僱主若不考慮成本問題,可以找到想
要的任何人才,根本無需外求。
為此,格拉斯利在上月奧巴馬提出的經濟刺激方案中亦加入與「購買美國貨」
類似的條款,禁止企業在接受政府援助後,繼續通過H-1B簽證項目僱用高級技術移民。
文章編號: 200903093910015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3 放眼國際 2009-03-09
軍方吸納擴充實力
美國政界要立例禁止受援企業僱用技術移民,限制他們為美國經濟建設效勞,
但軍方卻對移民敞開大門,甚至為他們提供成為美國公民的捷徑,反映美國重視軍
事實力的擴充,遠高於經濟發展。
美國傳媒上月報道,國防部將開始招募持臨時簽證居住在美國的技術移民,包
括懂中文、阿拉伯語、俄語等語言的專家和醫療人員,幫助軍方填補人員短缺的醫
療、口譯和實地情報分析等職務。計劃也將開放給學生和難民。
報道表示,持有綠卡的移民一直都有參軍資格,但新措施將是自越戰以來首次
開放給已在美國居住至少兩年的臨時移民參加。他們需證明自己在美國住滿兩年,
期間出境美國的時間不超過九十天,以及要通過英文考試。招幕人員預期,臨時移
民將比許多從軍的美國人擁有更高學歷、懂得更多外國語言,以及有更專業才能。
計劃從紐約市開始,首年在全美招募一千人,包括五百五十名能說三十五種外
語其中一種的移民,以及約三百名醫療專業人員。語言專家需服務四年,醫療人員
三年,後備役軍人延長至六年。他們多數將為陸軍工作,若計劃經過試驗後如預期
般成功,將擴大至軍方所有單位,最終每年可為陸軍提供多達一萬四千名志願從軍
人員。
軍方又預期,這個計劃將吸引到不少人參加,因按2002年的法規,從軍移民在
服役首天即可申請入籍美國,最快在六個月後便可宣誓歸化,並且免繳至少 675美
元的入籍費用。但移民若未能完成服役,可能失去公民資格。
文章編號: 200903093910016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