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財經新聞
P16 放眼國際 2009-06-19
糧價續高企 嚴峻考驗發展中國家
經合組織(OECD)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前天發表聯合報告,指出全球經 濟衰退導致農作物生產和消費者需求下降,國際農產品價格也因此回落,但未來數 年若出現復蘇,回落趨勢將會放緩,並預測未來十年的糧食價格,仍會高於1997- 2006年間的平均水平,而且會受多種因素影響而處於不穩定狀態,甚至出現類似去 年糧食價格飆升的情況,對發展中國家構成威脅。
本月初FAO發表最新一期全球糧食展望報告時表示,由於去年糧食產量達到創 紀錄水平,今年又將迎來一個豐收年,因此國際市場多數農產品的價格,已較去年 6月出現世界糧食危機時的高糧價回落三分之一,全球糧食市場供應趨於穩定,並 對前景繼續保持樂觀。
價格回落趨勢放緩
到了前天,FAO再與OECD聯合發佈《2009-2018農業展望報告》,表示國際農產品 雖然已開始回落,但只要世界經濟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出現復蘇,價格回落的趨勢就 會逐漸放緩,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糧食需求開始增加,而生物燃料市場亦會慢慢回 暖。報告表示,由於糧食是一個基本需求,因此農產品領域將會較其他產業對全球 經濟危機有更大的恢復能力。
報告預測,在未來十年間,農產品價格雖然不會維持在去年的歷史高位,但仍 將高於1997至2006年間的平均水平,其中穀物價格將高出10%至 20%,植物油價格 將高出30%,奶類產品價格亦會輕微上升,其中牛油的平均價格將上升12%,但牛肉 和豬肉的價格則不會上漲。事實上,這些肉類的價格在去年之前亦沒有出現飆升。
報告同時警告,在石油和能源價格出現波動,或是氣候出現極端的反常變化情 況下,不排除未來數年再度出現類似去年農產品價格劇烈震盪的局面。報告強調, 農產品價格與能源成本的聯繫日趨緊密,後者已成為農民整體開支的一個重要部 分,若油價升至每桶超過100美元,農民將因農作物生產成本太高而減產,並導致 大量糧食被轉作提煉生物燃料之用,結果令糧食價格被顯著推高。
除此以外,世界糧食安全還有不容樂觀的問題。過去兩年的糧食價格飆升,令 全球有超過十億人口陷入饑餓,部分國家發生暴亂,多國政府要採取措施控制糧食 價格。例如在阿根廷,該國政府去年就提高了部分農作物的出口稅,以鼓勵農民向 本土市場售賣更多農作物。價格飆升亦令糧食安全被提升至緊急政治議程,八大工 業國組織(G8)的農業部長為此舉行了歷來首個峰會,商討業策並承諾向貧困國家 提供資助以渡過糧食危機。
長遠角度解決問題
報告指出,雖然糧食價格現在已從去年的高峰下滑,但目前對於一些發展中國 家來說仍處於高位。報告認為,糧食生產成本高昂,加上全球信貸崩潰、國際貿易 及投資下滑、海外匯款減少、以及發展援助預算遭受壓力,令在全球範圍內消滅貧 窮的進程受到逆轉。
要解決糧食問題,必須從長遠角度著眼。報告指出,由於全球有75%的貧困人 口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地區,因此促進農業發展對減少貧困人口及保持社會穩 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國際社會繼續實施有效援助外,各國 政府也應採取積極的農業政策,例如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建立有效的科研及 發展系統、以及為可持續使用水土提供獎勵。此外,報告又強調有需要進一步開放 農產品市場,以及在貧困鄉村擴大農業以外的其他經濟發展。
文章編號: 200906193910063
P16 放眼國際 2009-06-19
糧價續高企 嚴峻考驗發展中國家
經合組織(OECD)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前天發表聯合報告,指出全球經 濟衰退導致農作物生產和消費者需求下降,國際農產品價格也因此回落,但未來數 年若出現復蘇,回落趨勢將會放緩,並預測未來十年的糧食價格,仍會高於1997- 2006年間的平均水平,而且會受多種因素影響而處於不穩定狀態,甚至出現類似去 年糧食價格飆升的情況,對發展中國家構成威脅。
本月初FAO發表最新一期全球糧食展望報告時表示,由於去年糧食產量達到創 紀錄水平,今年又將迎來一個豐收年,因此國際市場多數農產品的價格,已較去年 6月出現世界糧食危機時的高糧價回落三分之一,全球糧食市場供應趨於穩定,並 對前景繼續保持樂觀。
價格回落趨勢放緩
到了前天,FAO再與OECD聯合發佈《2009-2018農業展望報告》,表示國際農產品 雖然已開始回落,但只要世界經濟在未來兩至三年內出現復蘇,價格回落的趨勢就 會逐漸放緩,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糧食需求開始增加,而生物燃料市場亦會慢慢回 暖。報告表示,由於糧食是一個基本需求,因此農產品領域將會較其他產業對全球 經濟危機有更大的恢復能力。
報告預測,在未來十年間,農產品價格雖然不會維持在去年的歷史高位,但仍 將高於1997至2006年間的平均水平,其中穀物價格將高出10%至 20%,植物油價格 將高出30%,奶類產品價格亦會輕微上升,其中牛油的平均價格將上升12%,但牛肉 和豬肉的價格則不會上漲。事實上,這些肉類的價格在去年之前亦沒有出現飆升。
報告同時警告,在石油和能源價格出現波動,或是氣候出現極端的反常變化情 況下,不排除未來數年再度出現類似去年農產品價格劇烈震盪的局面。報告強調, 農產品價格與能源成本的聯繫日趨緊密,後者已成為農民整體開支的一個重要部 分,若油價升至每桶超過100美元,農民將因農作物生產成本太高而減產,並導致 大量糧食被轉作提煉生物燃料之用,結果令糧食價格被顯著推高。
除此以外,世界糧食安全還有不容樂觀的問題。過去兩年的糧食價格飆升,令 全球有超過十億人口陷入饑餓,部分國家發生暴亂,多國政府要採取措施控制糧食 價格。例如在阿根廷,該國政府去年就提高了部分農作物的出口稅,以鼓勵農民向 本土市場售賣更多農作物。價格飆升亦令糧食安全被提升至緊急政治議程,八大工 業國組織(G8)的農業部長為此舉行了歷來首個峰會,商討業策並承諾向貧困國家 提供資助以渡過糧食危機。
長遠角度解決問題
報告指出,雖然糧食價格現在已從去年的高峰下滑,但目前對於一些發展中國 家來說仍處於高位。報告認為,糧食生產成本高昂,加上全球信貸崩潰、國際貿易 及投資下滑、海外匯款減少、以及發展援助預算遭受壓力,令在全球範圍內消滅貧 窮的進程受到逆轉。
要解決糧食問題,必須從長遠角度著眼。報告指出,由於全球有75%的貧困人 口生活在發展中國家的農村地區,因此促進農業發展對減少貧困人口及保持社會穩 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實現這個目標,除了國際社會繼續實施有效援助外,各國 政府也應採取積極的農業政策,例如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建立有效的科研及 發展系統、以及為可持續使用水土提供獎勵。此外,報告又強調有需要進一步開放 農產品市場,以及在貧困鄉村擴大農業以外的其他經濟發展。
文章編號: 200906193910063
信報財經新聞
P16 放眼國際 2009-06-19
投機炒賣激化波動
農產品價格的起伏,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投機炒賣活動,對其波動的影 響尤其顯著。
踏入6月以來,各國政府推出的寬鬆貨幣政府促使大量資金尋找新的投資目 標,但這於新增資金沒有投資工業產品期貨,而是流入農產品市場。業內人士表 示,由於目前全球農產品處於生產播種的關鍵時期,各種變化因素都令炒作題材豐 富,且價格波動劇烈,因此成為游資湧入期貨市場的缺口。分析指出,導致近期熱 錢大規模流入農產品市場的主要原因有三,包括資金充裕、短期內農產品期貨炒作 題材豐富、以及農產品本身價格波動較大。
在此情況下,玉米、小麥、大豆的價格在上周漲至八、九個月來的最高水平, 接近上次糧食危機開始時的價位。其中美國玉米7月期貨升至每蒲式耳(bushel) 4.44美元,大豆期貨升至12.434美元,小麥則報6.434美元,雖然都低於去年糧食 價格升上頂峰時的價位,但卻較年初上漲了超過 50%。此外,雞、豬重要飼料的黃 豆粉價格亦突破每噸405美元,是1973年石油危機和去年糧食危機中僅見的天價。
分析指出,導致糧價飆升的原因,是因市場表示中國對農產品的需求強勁、種 植減少造成供應降低、以及拉丁美洲旱災摧毀阿根廷的作物等。倫敦一名農產品分 析師表示,農產品市場相當緊張,他們並非處於1980或1990年代糧食過剩的環境, 因此糧價被輕易推高。
文章編號: 200906193910064
P16 放眼國際 2009-06-19
投機炒賣激化波動
農產品價格的起伏,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投機炒賣活動,對其波動的影 響尤其顯著。
踏入6月以來,各國政府推出的寬鬆貨幣政府促使大量資金尋找新的投資目 標,但這於新增資金沒有投資工業產品期貨,而是流入農產品市場。業內人士表 示,由於目前全球農產品處於生產播種的關鍵時期,各種變化因素都令炒作題材豐 富,且價格波動劇烈,因此成為游資湧入期貨市場的缺口。分析指出,導致近期熱 錢大規模流入農產品市場的主要原因有三,包括資金充裕、短期內農產品期貨炒作 題材豐富、以及農產品本身價格波動較大。
在此情況下,玉米、小麥、大豆的價格在上周漲至八、九個月來的最高水平, 接近上次糧食危機開始時的價位。其中美國玉米7月期貨升至每蒲式耳(bushel) 4.44美元,大豆期貨升至12.434美元,小麥則報6.434美元,雖然都低於去年糧食 價格升上頂峰時的價位,但卻較年初上漲了超過 50%。此外,雞、豬重要飼料的黃 豆粉價格亦突破每噸405美元,是1973年石油危機和去年糧食危機中僅見的天價。
分析指出,導致糧價飆升的原因,是因市場表示中國對農產品的需求強勁、種 植減少造成供應降低、以及拉丁美洲旱災摧毀阿根廷的作物等。倫敦一名農產品分 析師表示,農產品市場相當緊張,他們並非處於1980或1990年代糧食過剩的環境, 因此糧價被輕易推高。
文章編號: 200906193910064
信報財經新聞
P16 放眼國際 2009-06-19
南亞捱餓人口劇增
全球經濟衰退以及糧食和燃料價格上升,令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民深受打擊, 其中在南亞地區的挨餓人口更比兩年前多了一億人。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在6月份提交的《經濟危機對南亞婦女與兒童的衝 擊》報告中,引述世界糧農組織的統計表示,自2004至2006年南亞地區的饑餓人口 從三億六千萬人,增加到2007年至2008年的四億五千六百萬人,增加了約一億人。
報告指出,導致饑餓人口嚴重增加的因素包括收入不均、快速都市化、社會兩 極化、燃料及糧食價格上漲、政府忽視農業與鄉村發展、以及氣候變遷造成的乾 旱、洪水、風暴等再加上經濟衰退,失業人口增加,更助長了饑餓情況的惡化。
南亞地區包括阿富汗、孟加拉、不丹、印度、馬爾代夫、尼泊爾、巴基斯坦和 斯里蘭卡。這些國家中74%的家庭每天平均收入不足2美元,糧食的花費就佔了 60% 至70%,因此在經濟不景、糧食和燃料價格上漲的衝擊下,是受打擊最嚴重的族 群,其中有超過四億人長期捱餓。
尼泊爾、孟加拉和巴基斯坦所受的威脅最大,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印度也無 法倖免,由於失業人數上升,從海外印度人寄回家的匯款減少,導致更多印度人捱 餓。UNICEF表示,南亞的政府必須盡快增加在糧食、醫療和教育的開支,紓緩這多 方面的緊張情況。
該組織又說,南亞國家必須面對經濟放緩下國家收入減少的現實,並呼印度和 巴基斯坦減少軍費以增加社會開支。
文章編號: 200906193910065
P16 放眼國際 2009-06-19
南亞捱餓人口劇增
全球經濟衰退以及糧食和燃料價格上升,令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民深受打擊, 其中在南亞地區的挨餓人口更比兩年前多了一億人。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在6月份提交的《經濟危機對南亞婦女與兒童的衝 擊》報告中,引述世界糧農組織的統計表示,自2004至2006年南亞地區的饑餓人口 從三億六千萬人,增加到2007年至2008年的四億五千六百萬人,增加了約一億人。
報告指出,導致饑餓人口嚴重增加的因素包括收入不均、快速都市化、社會兩 極化、燃料及糧食價格上漲、政府忽視農業與鄉村發展、以及氣候變遷造成的乾 旱、洪水、風暴等再加上經濟衰退,失業人口增加,更助長了饑餓情況的惡化。
南亞地區包括阿富汗、孟加拉、不丹、印度、馬爾代夫、尼泊爾、巴基斯坦和 斯里蘭卡。這些國家中74%的家庭每天平均收入不足2美元,糧食的花費就佔了 60% 至70%,因此在經濟不景、糧食和燃料價格上漲的衝擊下,是受打擊最嚴重的族 群,其中有超過四億人長期捱餓。
尼泊爾、孟加拉和巴基斯坦所受的威脅最大,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印度也無 法倖免,由於失業人數上升,從海外印度人寄回家的匯款減少,導致更多印度人捱 餓。UNICEF表示,南亞的政府必須盡快增加在糧食、醫療和教育的開支,紓緩這多 方面的緊張情況。
該組織又說,南亞國家必須面對經濟放緩下國家收入減少的現實,並呼印度和 巴基斯坦減少軍費以增加社會開支。
文章編號: 20090619391006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