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8日 星期一

巨資救經濟 危及歐洲優厚福利

信報財經新聞
P12 放眼國際 2009-05-18


巨資救經濟 危及歐洲優厚福利


  金融海嘯不但沖垮各地經濟,亦令過去三十年獲推崇為最佳制度的英美式自由
市場經濟主義備受質疑,雜誌《經濟學人》近期也以「全新啄食秩序」(A new
pecking order)為題,探討以法國和德國為首的歐陸式經濟制度是否優於英美式
制度。不過,言猶在耳,全球各國大花開支刺激經濟下,有歐盟官員警告,歐陸經
濟制度一大特質──優厚社會福利──或者不能再維持下去。

  繼4月初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成功聯手迫使各國接納他們的要求後,
法國總統薩爾科齊【圖左】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圖右】再次合作,本月中一同為參
與歐洲議會選舉的右派「歐洲人民黨」候選人助選,二人期間都呼籲各國應進一步
採納「社會市場經濟」模式,亦即更多監管,政府角色提高。


經濟下滑政府收入減

  不過,歐盟經濟及貨幣事務專員阿爾穆尼亞上周四在一個論壇上表示,就算經
濟回復增長,歐洲各國也不能期望所有事情可以回復正常,目前用來協助紓解民困
的社會開支,將令各國日後重新評估社會福利水平。

  阿爾穆尼亞指出,歐洲經濟復甦預料將十分緩慢及疲弱,尤其是不能再期望像
早前幾年般,靠金融業興旺來帶動經濟,這意味失業率將高企一段時間,令歐盟各
國公共財政承受很大壓力。

  歐洲多地財赤上升,主要是因為各國都須推出刺激經濟措施,而社會福利本已
優厚,以致經濟危機推高失業數字下,失業救濟金開支自動跟隨上升,政府收入卻
因為僱員收入及企業盈利下降而減少。在部分金融業較發達的國家,例如愛爾蘭和
英國,拯救瀕臨崩潰的銀行業令這些國家赤字尤其嚴重。


財赤嚴重須盡快處理

  歐盟上周公布,歐羅區國內生產總值(GDP)在首季按季大跌2.5%,按年更跌
4.6%,是有紀錄以來最差的一次。歐羅區中四大經濟體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
牙上季經濟分別按季跌3.8%、1.2%、2.4%和1.8%。數據顯示各國經濟前景仍然嚴
峻,需要政府出手振興。

  然而,歐盟條約規定,成員國不能負債過高,具體目標為財政赤字低於GDP的
3%,以及債務佔GDP比率不能高於60%。根據歐盟委員會今年3月份發表的經濟預測
報告,二十七個成員國今年全部都會有財政赤字,只有七個國家能符合財赤不高於
GDP3%的要求,而英國、拉脫維亞和愛爾蘭的有關比率更高達一成以上,反映歐盟
各國財政壓力甚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周亦警告,歐洲各國必須顯示出,致力在長期維
持財政紀律,否則這些國家向外借貸時,將要求更高息口,令政府更能舉債,拖慢
復蘇步伐。

  阿爾穆尼亞指出,就算沒有金融危機,歐盟各成員國老年人人口增加令醫療福
利開支增加,投資可能外流至薪金較低的國家,以及須預留一筆開支作應付氣候變
化之用,這些長期開支都可能削弱公共財政。


失業大軍增難削救濟

  不過,歐羅區未來二年預料會有八百五十萬人加入失業大軍,令失業率升至
10.9%,顯示削減福利開支,短期內知易行難。

  保險集團AXA首席經濟師沙內指出,福利開支在歐洲是長期問題,每次大選都
會提出,他預料應否注重財赤問題,以及如何削減財赤,將一直是歐洲政黨間主要
分歧。

  歐洲工會聯會(ETUC)上周在馬德里、柏林、布拉格和布魯塞爾發動工人上街
示威,要求保護就業,資方及政府應多聽勞方的聲音,社會各方達成新社會協議。
歐洲政策中心高級政策分析員祖萊赫建議,歐洲各國可研究北歐的「靈活保障制」
(flexicurity),一方面向工人提供社會安全網及協助失業工人重返職場的政
策,以換取工會接受勞工政策有更大的彈性。

文章編號: 20090518391000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2 放眼國際 2009-05-18


社會保障發揮作用


  過去多年,法國和德國的歐陸式經濟模式一向被批評管制太多,調薪和裁員十
分困難,窒礙經濟增長。不過,在經濟危機下,大家發現,這些被視為落後的政策
有其優點。

  《經濟學人》以支持自由市場經濟見稱,但近日比較英美及歐陸式經濟模式時亦
承認,嚴格的職位保護法律可減慢失業率升勢,優厚失業福利亦更能保護那些即時
受收入減少衝擊的人。

  德國一些地方政府亦提供津貼,以保住就業,例如所有工人都可以減低工時,
而相差的薪金由政府支付。除了保障國民外,人們失業後不會即時收入頓減,這亦
可保住整體消費不會即時急速大跌,阻慢經濟下滑的情況。

  不過,每個制度都有其缺點。《經濟學人》指出,就業保障大,意味市場難以調
整及適應外在環境轉變。更易看得見的代價則是稅率高。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整體稅收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
在美國是28.3%,在德國則是36.2%。

文章編號: 20090518391000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2 放眼國際 2009-05-18


前高官籲糅合英美歐陸式稅制


  有關英美式與歐陸式經濟制度之間哪個較優勝的問題,爭論多時,但有前歐盟
高官認為,歐洲各國應尋找糅合兩套模式元素的新妥協模式,以確保歐洲經濟繼續
發展,社會繼續穩定。

  除了英國和愛爾蘭,不少東歐國家都跟隨英美式經濟制度,這些國家投訴歐陸
式經濟模式的國家常常利用公帑補貼國內工業,破壞歐洲單一市場。不過,歐陸模
式國家亦反過來批評對方,只求低稅,不協調歐盟成員國間的稅務政策,只是令各
成員國競逐把國民福利削減至底線水平。

  意大利籍的歐盟前競爭專員蒙蒂【圖】上周四在一個經濟論壇上說,這兩批國
家應該把握目前時機,一同商討達成新的歐洲經濟模式協議,以免雙方都指摘對
方,對歐盟政策失望。

  蒙蒂提出,新模式應讓各國承諾,維護歐洲單一市場。蒙蒂更重要的建議是各
國作出一定程度的稅務政策協調。

  然而,協調稅務政策在歐盟極具爭議。目前,稅務屬成員國的管轄範圍,如果
要在歐盟推出政策,方案便必須獲所有成員國一致贊成。

  實際上,稅率極低的愛爾蘭早前公投否決了加強歐盟融合的《里斯本條約》後,
現正要求增加條文,確保稅制仍由成員國控制。

文章編號: 2009051839100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