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3日 星期三

中國煤電技術冠全球惹關注

信報財經新聞
P13 放眼國際 2009-05-13


中國煤電技術冠全球惹關注


  長期以來,國際間對中國火力發電能源形成一個固定不變的觀念,就是中國能
源利用效率低,造成嚴重空氣污染問題。但美國《紐約時報》日前發表文章指出,中
國新建的燃煤發電廠效率遠比美國為高,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的能力愈來愈強,拋離
美國技術的差距將愈來愈大。專家因此認為,中國的煤電技術改進,正對世界氣候
模式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發展經濟需要大量能源,其中應用最廣的是電力。雖然當局已盡最大努力
減少發電時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例如中國的風力發電總量,在過去四年已增加了一
倍,並將在今年內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風力發電設備市場,同時又大量興建不
會排放溫室氣體的核電廠,數量比全球總和還多,但中國仍然高度依賴燃煤發電。


八成電力來自燃煤

  中國長期以來缺乏石油和天然氣,卻擁有極豐富的煤炭資源,藏量僅次於美國
和俄羅斯在,全球排行第三,令煤炭成為最便宜的發電能源,因此,中國在火力發
電站的建設上,一直以燃煤電廠為主。據統計,中國80%的電力來自燃煤發電廠,
而且在可見的將來,煤炭會一直維持最主要能源的角色。不過,燃煤發電有一重大
問題,就是其溫室氣體排放量比化石燃料為高,較於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是
高出一倍。此舉對可持續發展構成極不利影響,因此中國政府已採取措施,興建高
效能的燃煤發電廠,並取得重大進展。

  美國《紐約時報》前天報道,在過去兩年,中國已成功掌更具效率及污染程度較
低燃煤發電技術,並冒起成為世界的燃煤發電領先國家。報道指出,正當美國為興
建新一代低污染燃煤發電廠爭論不休之際,中國興建此類發電廠的速度卻達到每月
一個,令美國望塵莫及。雖然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上周四表示,奧巴馬政府將會重
啟其中一個新一代燃煤發電廠,但該國興建此類電廠的計劃實際上已陷入停頓。相
反,中國已批准購買只供興建同類電廠的設備。


利用科技限制排放

  報道表示,中國的燃煤發電無可避免地仍存在許多問題,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將
會繼續增加,但中國的目標是利用新科技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速度。報道指
出,中國只有一半的燃煤發電廠擁有清除硫化物的設備,就算有此設備也不經常動
用。而新建的發電廠,亦並非全部屬於高科技,只有60%的新發電廠是以效率更
高、同時成本更昂貴的新一代科技術建成。不過,一旦建成這類發電廠,煤原料的
用量將大為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亦會減少。

  目前中國效率最低的燃煤發電廠,只能把煤的27%至36%能量轉化為電力,但新
一代發電廠則可把44%的能量轉化為電力,意即溫室氣體排放量較舊電廠減少超過
三分之一。

  至於美國最高效率的燃煤發電廠,只能把40%的能量轉化為電力,效率比中國
新電廠為低,因為沒有中國已採用的高壓蒸汽技術。

  美國燃煤發電廠的平均效率現在比中國電廠高,全賴中國在過去數十年興建了
許多低效率電廠,但專家估計,中國發電廠利用新技術建廠後,將很快趕上甚至超
越美國。


價廉質優壓美國

  對於中國在燃煤發電技術上的突飛猛進,《紐約時報》表示最大的欵問是中國還
會取得哪些進展,尤其是捕捉及儲存溫室氣體於地底的發電廠。

  報道指出,中國由於進行大規模興建,因此可把新一代燃煤發電廠的建設成本
大幅壓低,現在中國興建一座極先進的發電廠,成本比美國興建一座效率較低的發
電廠還要便宜,反映中國的燃煤發電廠將有極佳的發展前景。

文章編號: 200905133910073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3 放眼國際 2009-05-13


油氣發電難當重任


  以石油或天然氣發電的能源利用率和環境益,均比燃煤發電高,因此中國曾積
極嘗試提高「油電」和「氣電」的比重,但由於中國嚴重缺油少氣,結果仍需倚重
「煤電」。

  1960年代以前,中國一直依賴入口石油以解決有關需求,直至大慶油田的發現
和開發,才結束這個局面。1965年,中國的原油產量達到一千五百八十多萬噸,基
本達到自給自足的水平,這才為燃油發電創造了條件,並自翌年開始在部分燃煤電
廠摻燒石油。

  1970年,有關部門大力提倡燃油發電,不僅將原來的部分燃煤發電廠改為燒
油,還決定新建、擴建二十四個按燃油設計的發電廠。

  但三年之後,世界發生石油危機,令中國開始意識到石油資源的寶貴,應盡量
供應終端使用,例如提煉成汽油、化工用油等,作為燃料用於發電實在過於浪費,
於是在1976年起,中國電力工業開始逆轉之前大力發展油電的計劃,分兩階段進行
以煤代油的工作,把原來燃煤改為燃油的電廠,重新改造為燃煤電廠,在 1981年
至1990年間累計減少燃油發電用量六千五百萬噸。

  另一方面,中國的天然氣資源比石油還稀少,因此專家認為應用於化工用氣、
工業燃料和城市燃氣等,效益將比用於發電為佳。

  但在2000年前後,由於西氣東輸工程的建設,及廣東、福建從國外引進液化石
油氣,一些能源專家認為燃氣發電是中國發電能源多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對
整個天然氣項目的成敗起決定性作用,於是建設了一批配套的燃氣電廠。但其後由
於供應不足,為保工業和民用燃氣,燃氣電廠要長期停機等氣,結果造成巨大浪費。

  因此,從中國能源資源的蘊藏量和生產量來說,最現實的電源是燃煤發電,而
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如何提高煤電的能源利用率,和降低其污染問題。《紐約時報》的
報道,正說明中國在這方面取得的成績,已逐漸受到西方承認。

文章編號: 200905133910074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3 放眼國際 2009-05-13


中美研究減排技術


  《紐約時報》在報道中表示,中國除了迅速提高燃煤電廠的利源利用率外,還在
北京附近興建了一個實驗性設施,以清除從燃煤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

  此外,北京當局還制訂了一份清單,列出可進行大型清除二氧化碳工作的可能
地點,不過,中國至當尚未把有關計劃列為國家政策。

  報道中提及的實驗性設施,是指華能北京電廠二氧化碳捕集示範工程。該設施
已於去年7月中正式建成投產,並成功捕集出純度為99.99%的二氧化碳,回收率大
於85%,每年可回收二氧化碳三千噸,標誌中國的二氧化碳氣體減排技術首在燃煤
發電廠領域得到應用。

  除此以外,中國華能集團公司與上海電氣總公司在去年底亦簽署協議,共同設
立中國第一個煤電溫室氣體減排研究中心,研究溫室氣體減排技術和能源高效利用
技術,進行節能減排領域高新技術的開發、轉化和推廣應用。研究中心以華能在上
海的兩台六十萬千瓦燃煤機組項目為試點,研究燃煤發電機組的二氧化碳減排技術。

  美國的煤蘊藏量比中國更豐富,雖然目前的燃煤發電技術已被中國超越,但對
減排技術的研發亦不敢掉以輕心,並在上月於紐約舉行會議,推廣一項實驗性的碳
儲存計劃,將二氧化碳打入七百六十米深的地底,利用壓力使二氧化碳成為超臨界
狀態的類液態形式,由岩層吸收及儲存,避免燃煤電廠排放的溫室氣體破壞地球氣候。

  有關技術雖然已經存在,但未經充份測試,成本昂貴和安全性不確定,令真正
展開的計劃相當有限。出席會議的能源業代表、學者和州政府官員希望,能藉碳儲
存計劃的研究,讓紐約州成為減排的先驅。

文章編號: 20090513391007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