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 放眼國際 2008-10-16
美限制高管收入效力成疑
美國政府前天宣布金融救市方案詳情,主要內容是入股當地銀行計劃,獲注資
銀行必須滿足多項限制高層管理人員薪酬的條件。計劃公布後,美國輿論普遍質疑
限制高管薪酬的成效,因為財政部所訂條件除部分限制較清晰外,整體條文並不具
體。此外,過往經驗亦顯示,銀行可以採取各種技巧,輕易繞過當局設置的限制,
繼續向高管發放豐厚薪酬。
美國政府挽救金融危機入股銀行,卻制訂特別針對銀行高管薪酬的條件,原因
是美國人普遍認為,金融海嘯完全是由華爾街的投機分子一手造成,是他們誘騙全
球投資者購買具高度欺騙性的金融衍生產品所產生的惡果。這些華爾街大亨利用存
戶的金錢去冒險,為自己掙得大量收入,薪酬是普通上班族平均收入的三百五十倍
以上,但在投機失敗時卻指望國家動用公帑填補虧空,而且在離職時竟能享受豐厚
補償,令美國上下極感憤怒,因此認為這些貪婪的人不值得美國公眾伸出援手。
受助銀行無權選擇
在輿論強大壓力下,美國財政部在宣布入股銀行計劃的同時,亦明確表示獲注
資銀行沒有選擇權,必須按照國會的要求對高管薪酬作出限制,當中包括四項主要
條件,就是一、禁止向離職高管提供「金色降落傘」;二、確保給予高管的獎勵性
薪酬,不會導致銀行自身價值不必要和過度的風險;三、當銀行在事後證明出現重
大偏差的業績報告時,要求收回向高管支付的獎金或獎勵性薪酬;四、銀行必須同
意每名高管薪酬金額50萬美元以上部分,不得享受稅務減免。
禁提供金色降傘
計劃公布後,美國輿論紛紛表示,除了禁止提供「金色降落傘」的條件較清晰
明確外,其餘條件卻流於空泛。「金色降落傘」是金融機構按《國稅法》的條款制
訂,內容表示高管離職時,不論公司是否出現虧損,仍然可以獲得豐厚報酬。現在
禁止提供,當然受到歡迎,但輿論表示,財政部所列出的部分條件,雖然在政治上
可暫時平息公眾憤怒,但到真正落實時,銀行仍能找到許多創新方法,繞過政府的
其他限制,繼續給予高管巨額薪酬。
條件欠清晰界定
分析舉例指出,條件中沒有清楚說明「不必要和過度的風險」的定義,亦沒有
說明由誰人判斷這些風險。有財經專家指出,由於沒有清晰界定,公眾被迫信任財
長保爾森,但保爾森曾擔任金融機構高管,當他任職華爾街大行時所從事的工作,
與現在的高管所進行的投資活動無甚分別,保爾森亦曾據此賺取數以千萬計美元的
收入,由他來判斷投資行為是否風險過高,將會流於主觀,缺乏客觀準則。
增加營運成本
分析又指出,銀行高管50萬美元以上薪酬不能享受稅務減免,表面上雖是最有
效的限制,但此條件令銀行營運成本增加的可能性,遠高於削減高管的收入。分析
表示,沒有稅務減免,並不表示銀行不可給予高管超過50萬美元的薪酬。對於不少
高管來說,這個數額的收入實在太低,在交投暢旺期間,一星期便可賺到,因此銀
行若堅持只支付50萬美元以下薪酬,許多人將會轉移至不受限制的銀行或對沖基金
工作,因此分析預期,大多數銀行都會對此限制置之不理。
創新方法鑽空子
此外,以往的經驗亦表明,銀行可以推出許多創新方法,給予高管更高的報
酬。例如美國國會在1993年就曾通過議案,規定企業高管年薪超過100萬美元的部
分,不能享受稅務減免,但金融機構隨即變改手法,頻向高管人員派發股票期權作
獎勵,結果鑽空子成功,華爾街大行的高管薪酬升得更快。
分析預期,財政部限制高管薪酬的成效存在極大疑問,目前只能依靠經濟低迷
的市場力量,暫時遏止高管待遇繼續上升,但這個影響將是短期反應,一旦經濟回
復活力,高管將會重新享受豐厚薪酬。
文章編號: 20081016391014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20 放眼國際 2008-10-16
管理失敗 董事局有責
美國政府入股銀行救市的計劃,特別針對高管的待遇問題,但全球最具規模的
國際專業會計師組織卻認為,今次信貸危機的根源是銀行管理方面的失敗,導致思
維過於短淺,對風險視而不見。按此觀點出發,出現問題的責任似乎更應落在董事
局身上,美國政府針對高管的限制,看來未能對症下藥。
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上周就一年來的金融危機發表報告,會長戴理德
表示,銀行董事局的基本職責是提供戰略監督與指導,確保一個強有力的管理環
境、向高層管理人員提出挑戰。但這些重要責任似乎一直未能得到充分履行。目前
的薪酬與獎勵計劃鼓勵了短淺思維。
有分析指出,當貪婪本性極度膨脹時,人們基於理性而制定的各種制度就會被
掛上創新旗號的行為摧毀。正是在此情況下,華爾街的菁英不顧股東和客戶的利
益,濫用一些數學模型,以金融創新的名義來銷售金融產品,為了追求快速致富而
掩飾了巨大的風險,或將風險利用各種技巧進行延時,收取了高薪獎勵或佣金後便
一走了之,不管遺留下來的巨大災害。對此,戴理德表示,若目前銀行的薪酬和職
業結構意味失敗亦可獲得巨額回報時,這個做法必須改變。
此外,ACCA的報告認為,銀行監管更加透明也十分重要。許多銀行現在將零售
業務與投資業務合而為一,監管的目標是應將二者分離,以保護零售客戶不承擔整
體業務的風險,或至少向客戶提示風險,若他們想把上述業務合一的銀行存款。
文章編號: 200810163910143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20 放眼國際 2008-10-16
歐洲情況相對合理
華爾街高管收入冠絕同儕,自然遭受極大非議。相較之下,歐洲企業高管的薪
酬則較為合理,因此甚少受到抨擊。資料顯示,去年美國標普五百強公司總裁的平
均年薪達1100萬美元,而英國企業中的頂尖高手萊希爵士,所領導的超市連鎖店
Tesco利潤雖增長了20%,年收入卻只有910萬美元。
另一方面,美國高管的薪酬不單豐厚,收入與業績也不掛鈎。去年標普五百強
公司的利潤平均只增長了12%,但總裁平均年薪卻幾乎上升了一倍。連股神畢非德
亦憤怒地指出,美國企業高管的年薪與業績常常嚴重脫鉤,而且到了荒謬的地步。
歐洲公司不單將總裁的薪酬與業績掛鈎,部份更將業績與離職薪酬掛鈎。例如
法國電訊設備製造商Alcatel規定,若其行政總裁離職或被辭退,發出離職薪酬的
條件是公司實現了收入目標的90%,或營運利潤目標的75%。此外,英國的股東每年
會就本公司高管的薪酬投票發表意見,雖然投票結果沒有約束力,但卻能產生道義
力量的牽制。美國曾嘗試引進英國的做法,眾議院去年通過法案,要求公司必須有
針對高管薪酬的參考性投票,但參議院沒有通過法案,結果法案終被擱置。
高管薪酬缺乏監管的美國,最終可能要由市場力量加以約束。分析表示,受金
融危機打擊,今年頭九個月全球投資銀行業務服務費收入下降了23%,華爾街各公
司早前制定的預算全部作廢,獲高額獎金的員工將寥寥無幾,大規模的裁員看來終
將無可避免。在此情況下,許多華爾街的金融從業人員若不想到其他行業謀求出
路,就得降低薪酬要求,踏實地按公司業績表現賺取合理待遇。
文章編號: 200810163910144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