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效用成疑對沖叫冤美沽空禁令今解除

信報財經新聞
P17 放眼國際 2008-10-09


效用成疑對沖叫冤美沽空禁令今解除


 

  美國限制沽空禁令今天期滿,沽空者可以重返華爾街進行交投。財經界隨即提
出爭議,究竟沽空活動應否為今次金融海嘯負上責任?沽空禁令有否產生穩定股市
作用?沽空者重返市場,會否令美股跌得更慘?連串問題雖然未必能即時獲得答
案,但主要參與沽空活動的對沖基金經理藉禁令實行期間,美股仍然狂瀉不止的事
實,證明他們是無辜的。

  受金融海嘯衝擊,美國股市近期持續下滑,美國證監會為穩住市場,推出連串
措施,並在上月19日宣布禁止對七百九十九隻金融股作出沽空,之後持續擴大禁令
範圍,將另外一百九十隻股票也納入禁止沽空之列,當中包括與金融業關係不大的
股票,如通用電力、通用汽車等。上周五,美國政府提出的救市方案獲國會通過
後,證監會隨即宣布,將在當地時間今天零時(本港時間今天中午)取消沽空禁令。


額外限制仍然生效

  禁令解除後,美股會否跌得更慘,是美國以至全球投資者高度關注的事情。但
大多數分析預期,沽空者重返市場後,美股因此再次急瀉的機會很低,因為證監會
一些限制沽空活動的額外措施仍然生效,例如縮短沽空交易的時限、要求投資者交
代他們沽空股票的詳情等,這些措施均不利於投資者從事沽空活動。此外,不少對
沖基金經理亦表示,由於目前的市場狀況及其他因素影響,基金經理的入市行動將
非常謹慎和緩慢,加上暫時未知有多少機構投資者願意借出他們的股票以供沽空,
因此解除禁令後將不會有太多的沽空活動。


基金經理毋須負責

  自美國證監會的沽空禁令實施後,借取股票以進行沽空已變得愈來愈成本昂
貴,部分原因正是大型退休基金及捐贈基金不再借出股票,令沽空活動陷入停頓。
但禁止沽空,是否真能起到穩定股市的作用,現在卻引起極大爭議。對沖基金經理
指出,美國政府提出限制沽空禁令,理由是沽空者刻意拖低大市,從中謀利,導致
近期美股急瀉,因此必須加以限制。但基金經理表示,自禁令生效三星期以來,金
融股不單沒有回升,反而繼續下跌23%,甚至跌穿一萬點的重要關口,證明沽空者
不應為股市急瀉負上責任。


損害股價壓縮交投

  此外,對沖基金經理更進一步指出,沽空禁令不單無助穩定股市,反而有害。
他們表示,不少投資者由於不能以淡倉(short position)進行對沖,因此被迫把
他們在市場上的部分長倉(long position)出售,令股價下跌。而許多銀行用以
籌集資金的可換股債券,亦特別受到打擊,因為投資者在投資一家公司的優先股
時,經常把該公司的股票沽空。但現在投資者因不能進行沽空而被迫採取觀望態
度,金融股的交投亦隨之下降。例如富國銀行的股票交投量,在此期間就急挫了
45%,美國銀行的交投量更下跌了53%。

  一些經濟學家亦加入聲援沽空者的行列。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貝加撰文
表示,沽空本身並不會導致金融危機,反而可顯示市場預期跌市仍會持續多久。禁
止沽空將令市場訊息不再流通,亦令不少對沖基金無法減低其他方面的風險。因此
今次的禁令,可能為其他市場帶來更大的恐慌。亦有專家指出,從金融經濟學的角
度分析,沽空對市場有正面作用,因為可以讓投資者不論看好或看淡股價走勢,都
能參與投資活動,又能阻止股價被高估,同時可增加市場的流動性。為此,有分析
表示,取消沽空禁制令可能有助推高股市,因為部分投資者近數星期雖然有意平淡
倉,意即將會購入股票,但卻因沽空受到限制,令他們擔心不能在稍後借取股票以
進行沽空,於是無法入市。

文章編號: 20081009391003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7 放眼國際 2008-10-09


業界冀復限價舊例


   美國證監會禁止沽空活動,似乎未能起到穩定股市的作用,美股在禁令生效
期間,仍然持續急瀉,因此市場上開始出現意見,認為證監會更應採取的措施,並
非禁止沽空,而是重新執行在去年廢除的「限價沽空條例」(uptick rule),認
為這是防止股災的徹底辦法。

  「限價沽空條例」的設立,源自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潰。當年導致股災元兇之
一,正是市場湧現大量沽空,拖累美股暴跌。美國證監會因此提出限價沽空,規定
投資者在沽空股票時,其沽空價必須較股票前一天的收市價為高,這在股票被炒家
狙擊時,可減慢市場恐慌性拋售,阻止金融危機爆發。該條例一直維持至 2007
年,美國國會以法例已不適應目前的交投情況,於是在7月廢除限價沽空。

  部分業內人士說,當局廢除該條例時,是基於在牛市期間進行研究,顯示限價
沽空不合時宜,但在熊市出現期間,市場就是因為缺少了這個阻止股市崩潰的條
例,而令1929年式的股災重現。他們指出,證監會認為單以禁止「無貨沽空」
(naked short-sell),就能阻止股市崩潰,是錯誤的想法,因為當局在1931年曾
以此措施對抗跌市,但未能收效,業內人士因此認為今次也不會起到應有作用。

  不過,就連支持當局恢復「限價沽空條例」的紐約證交所Euronext總裁尼德勞
爾【圖】,亦對條例前景悲觀。他指出,除紐約證交所外,其餘證交所均表現冷
淡。此外,證監會的一名前高層表示,英國、法國、德國均沒有廢除相關的限價沽
空條例,但仍未能阻止股市下瀉,因此相信很難說服當局恢復條例。

文章編號: 20081009391003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7 放眼國際 2008-10-09


市場急瀉陷恐慌


   美國股市目前的急瀉情況,業內人士以技術名詞「負反饋」(negative
feedback loop)來形容,但更多人則稱之為陷入「恐慌」。紐約證交所Euronext
總裁尼德勞爾表示,他並不知道引致目前股市急瀉局面的原因,但卻可以說市場現
在的行為,已陷入極不理性的境地。

  分析指出,美國國會通過救市方案,聯儲局又表示會直接向公司貸款以刺激經
濟,理應對市場產生振奮作用,但美國股市在傳出摩根史丹利及蘇格蘭皇家銀行等
大型金融機構出現財政問題後,又再大幅下瀉,令試圖尋找大市起伏邏輯的人均大
感失望。許多專家表示,股市現在已變成一個研究群眾心理的代表性個案。在平常
日子裏,投資者會在「貪念」的引誘下入市,但亦會因「擔憂」而有所節制。但在
目前的情況下,「擔憂」似乎已壓倒一切,令投資者採取華爾街式的「挑戰或逃
避」(fight or flight)策略,每當遇到疑難時,首先是把股票拋售,然後才提
出問題,而不是在任何買賣前進行冷靜理性的分析。

  亦有分析指出,目前的市場狀況,有如人們擔憂天將塌下來,於是爭相走到防
空洞躲避,而在防空洞出現人滿之患時,就會產生「投降效應」
(capitulation),令一些本來對市場仍有信心,相信自己所持股票穩固的投資
者,亦開始舉手投降,加入踐踏股市大軍的行列。其中著名的例子,是在CNBC主持
投資節目的主持人克拉曼,雖然他一直看好美股,但在周一及前天亦建議投資者拋
售部分股票。

文章編號: 200810093910039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