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IMF重回世界舞台節外生枝

信報財經新聞
P12 放眼國際 2008-10-23


IMF重回世界舞台節外生枝


  金融海嘯衝擊下,曾被冷落多年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次回到世界舞
台。雖然接受該組織的援助需要面對許多極苛刻條件,但多個國家在到處求救均不
獲要領的情況下,被迫向IMF求援,借取貸款以度難關。但在此時,該組織又傳出
總裁涉及濫權緋聞,有可能影響審批貸款效率,令美國傳媒心急如焚,要求盡快平
息事件,以免金融海嘯繼續擴散。

  過去數年全球的強勁經濟增長,令長期以來從IMF獲得金融資助的阿根廷、巴
西、土耳其等國均沒有再向該組織伸手求援。這些國家其實極不情願向IMF求救,
因為該組織的經援都是有條件地批出,受援國家要實行基金建議的經濟改革,令其
社會穩定受到影響。例如阿根廷在2001年出現金融危機,不少人相信就是因IMF提
議的緊縮財政預算和把重要資源開發項目私有化,削弱了政府維持基建、福利、教
育等能力,令該國陷入更大的困境。因此自2003年以來,IMF再沒有向任何國家批
出經濟援助。


歐美國家自顧不暇

  但近期的金融海嘯,令IMF重回世界舞台。許多新興經濟體受外國投資者撤資
或外國銀行減少信貸影響,正面臨流動資金緊絀問題,需要向外舉債以度過難關。
但由於美國或歐洲國家目前正為本身的財務拯救方案而自顧不暇,這些新興經濟體
提出的借貸要求因此遭受重大挫折。例如冰島曾向俄羅斯尋求援助,希望從該國借
取40億歐羅的貸款,但俄羅斯本身亦要應付金融海嘯的衝擊,結果冰島派往莫斯科
洽談的代表團最後還是空手而回。


牽頭貸款援助冰島

  無奈之下,冰島被迫採取該國一直強調的「最後手段」,就是轉向IMF求援。
最新消息透露,雙方的談判已獲得重大進展,IMF將聯同其他國家的央行,一起將
向冰島提供60億美元的緊急援助。按照計劃,IMF僅出資約10億美元,其餘不足數
額則由俄羅斯、挪威、日本及北歐鄰國共同負擔。與以往批出的援助不同,IMF今
次沒有將任何針對冰島的懲罰性條款納入救助計劃,也沒有要求冰島對社會基礎設
施進行根本性的改革。若援助計劃得到落實,冰島將是自英國於 1976年從IMF借取
貸款後第二個西方國家作出這個要求。


連串洽談助度難關

  除了冰島外,目前還有多個國家正與IMF進行洽談,希望獲得援助,其中烏克
蘭可望在短期內獲得150億美元的貸款,該國目前正遭受與冰島相類似的打擊。此
外,巴基斯坦官員前天亦已在杜拜與IMF舉行會談,商討借取貸款。該國總統扎爾
達里上星期曾到訪中國尋求援助,但不得要領。由於預計美國不會介入,因此巴基
斯坦唯有向IMF求援。匈牙利上周從歐洲央行獲得56億歐羅後,仍然未足以解決財
政困局,因此會繼續向IMF尋求更多貸款。

  IMF官員表示,該組織目前有約2000億美元的資金可以放貸,與美國救市方案
中的7000億美元相比,當然顯得數額不多,但亦足以穩定小型國家如冰島或匈牙利
的動盪經濟。該組織的總裁卡恩表示,IMF已準備借貸予有需要的成員國以應付金
融危機,並會尋求以較寬鬆的條件向這些經濟體提供貸款。


濫權緋聞影響效率

  不過,正當財政陷困國家急切期待從IMF獲取貸款之際,卡恩卻在此時傳出濫
權緋聞,影響IMF提供援助的效率。卡恩被指與前女下屬納吉有不正當關係, IMF
正調查他是否曾濫用職權,在納吉任職期間或辭職離開時給予特殊照顧。分析指
出,IMF是個高度中央集權的組織,高層人員擁有極大的權力,而組織批出任何緊
急貸款時,卡恩須審批附帶的條件和細節。因此,他在未來數周或數月若把精力集
中於應付濫權調查,將會影響審批緊急援助的進度,損害處理金融危機的效率。此
事已引起美國傳媒的高度關注,希望事件能盡快平息,以免金融海嘯節外生枝。

文章編號: 200810233910021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2 放眼國際 2008-10-23


頻繁失誤面臨改革


  IMF的職能本是要維持國際金融穩定,但該組織在今次金融海嘯中被指失職,
未能及時提出警告防止災難發生,因此面臨強大的改革壓力。

  批評者指出,IMF在去年4月仍對世界經濟作出樂觀的預測,而在美國次按危機
成為各大報章的頭條新聞時,該組織繼續充滿信心地表示,信貸危機仍然受到控
制,讓人大大降低了對金融海嘯的警覺性。但到了今年4月,IMF終於發出警告,預
期美國會在次按危機中遭受1萬億美元的損失,並在7月調低了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

  評論表示,IMF除了無法預視美國信貸膨脹之後將會出現的金融崩潰外,對發
展中國家的判斷亦經常失誤。例如在2003年,該組織對印尼、南韓和巴西的經濟危
機進行分析,把三國的面對問題混為一談,但事實上,巴西的問題源自宏觀經濟失
衡,而印尼和南韓的問題則是來自金融領域疲弱。IMF給予三國相同建議方案,結
果令問題未能有效解決。

  此外,IMF亦被批評處理窮國和富國的經濟問題時,存在雙重標準。例如該組
織曾強烈反對亞洲國家利用公帑拯救陷困金融機構,但在美國國會尚未通過救市方
案前,便已率先表示贊成。去年該組織在聲明中建議印度不要禁止沽空活動,但近
期美國作出相同決定時,該組織又噤若寒蟬。

  由於IMF被嚴厲批評失職,並且未能更加直率地指出美國的問題,令新興經濟
體的穩定亦受到重大威脅,因此面臨強大的改革壓力。英國首相白高敦上周三指
出,該組織必須重新改造,才能幫助監控全球金融體系,避免經濟危機重演,並呼
籲為全球經濟建立早期預警系統,以及對跨國金融企業進行更多監管。

文章編號: 200810233910022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2 放眼國際 2008-10-23


偏離初衷喪失功能


  IMF成立於1944年,原來職能是要重建二次大戰後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以推
動國際貿易發展和世界經濟增長。但自1960年代起,以國際私人金融資本為代表的
國際金融市場迅速發展,IMF職能亦逐漸朝着國際金融機構的方向轉變,並在1970
年代以來不斷強化。

  今年4月以來,IMF曾推行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改變計算成員國份額的辦法,
增加IMF總份額,按成員國經濟實力來增加部分國家的份額。目前美國的份額最
大,達580億美元,因此投票權亦最大。經過這一系列改革後,IMF更像一個由美國
操控的國際金融機構,進一步偏離其作為全球貨幣和金融穩定中樞的初衷。

  以往,在發生國際性或個別國家的金融危機時,IMF都能扮演重要甚至主要的
監督者和協助者角色,因為有關國家或地區幾乎都有求於IMF提供的緊急信貸以度
難關。但這次金融危機發生在美國,亦即全球金融市場的核心,首先衝擊各主要發
達國家,IMF要出手相救亦顯得有心無力,因為該組織既不可能監督美國,也無力
向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提供巨額信貸。

  分析指出,以IMF目前狀況,若發展中國家在信貸上無求於該組織,它便無法
作出任何實質影響。該組織缺乏相應的機制來實際推動全球貨幣和金融穩定,也缺
乏相應的機制來實際促進世界經濟增長,因此必須予以改革,才能發揮作用,並為
自身謀求出路。

文章編號: 200810233910023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