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請勿在海嘯中單手游泳

信報財經新聞
P08 放眼國際 專業眼 By 熊子弦 2008-10-07


請勿在海嘯中單手游泳


   在星期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五成三市民因迷你債券事件影響對金融
投資產品的信心,四成半人認為政府監管不力,六成四人認為有銀行涉嫌以不良手
法推銷。雷曼迷你債券的苦主繼日前於中銀總部外衝撞後,計劃於周三「包圍」立
法會。這些消息,不應出現在多年來一直自詡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


海嘯裏的慢郎中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美國雖剛通過了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歐洲多國亦先後出
手,但市場明知這是杯水車薪,悲觀氣氛因而愈來愈濃,深恐三十年代的經濟大蕭
條重臨。在香港,毒債券苦主固然怕血本無歸,往日仿如天之驕子的金融從業員也
恐朝不保夕,連鎖反應之下樓市亦應聲下跌。香港長期一業獨大,本身就在進行着
極高風險的投資,缺乏可持續性;在一次又一次的國際金融泡沫爆破中,香港政府
也是一次又一次的「聽天由命」,災難過後不見得吸取到甚麼教訓,便又一切如
舊。當社會各方都強烈要求政府要為監管不力而負責的今天,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
陳家強只說客戶因缺乏資訊而顯得「心急」、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則說本港銀行體系
健全。市民能不恐慌?

  逆境固然要自強,更重要的是從錯誤中學習、撥亂反正。金融地產「一業獨
大」的問題已很明顯,政府應把握新一期施政報告的機會,為香港未來發展訂出新
方向,重振市民處於崩潰邊緣的信心。我們建議政府應以前瞻性、多元化、可持
續、以民為本和平等機會的理念,作為公共政策的指導大原則,摒棄過去向金融地
產傾斜的錯誤做法。「多元化發展」可為香港經濟打出一條新路,長遠可帶來持續
而健康的增長,香港對全球危機的抵抗力亦可加強。

  香港長期以來奉行以維港兩岸為核心的發展策略,造成高地價高經營成本的嚴
重問題,同時令市區環境惡化。故此,本港應在維港兩岸以外的地方尋求發展機
會,在新界發展一個或多個「副都市中心」。政府應制訂有助區域性經濟發展的措
施,在新界地區提供較高層次的服務及龐大的就業機會。錦上路是建設「副都市中
心」的理想地點之一,原因是當地具備發展成為主要交通樞紐的條件。把廣深港高
速鐵路香港站建於現時西鐵錦上路附近,該區將可成為內地與香港之間的交通樞
紐。隨着內地人流及資金流的南來,該區更可發展為商貿展覽中心、酒店住宿區、
地區政府總部甚至大學城。新界西北發展落後的問題,亦能迎刃而解。


多元發展方為正途

  旅遊業過去被視為本港經濟的四大支柱,但近年的發展乏善足陳,主要依靠內
地增加來港自由行城市的數目帶動遊客及消費的增長。我們應以新思維發展旅遊
業,注入資訊及通訊科技方面的元素。例如發展具衛星定位功能的地圖,透過連接
上不同的索引名錄,讓旅客輕易地體驗到本港多彩多姿的都市生活。政府亦應馬上
制定拖延多年的保育政策,以留住碩果僅存的珍貴建築物與歷史片段,凝聚民心之
餘亦大大增加對遊客的吸引力。

  政府自稱一直致力改善中小企的經營環境。實情是,政府及公營機構往往抱着
「管理方便」的心態,漠視經濟多元化及社會效益等價值,間接破壞中小企的生存
空間。房委會轄下的商場通常只有幾家小商鋪,反映了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房委
會應調整租賃政策,增加小商鋪數目,同時重置街市,辦法是減少超市及大型商鋪
面積和連鎖店數目,以降低小店開業的門檻及營運成本。政府亦應在新界增發小販
牌照、按行業需要增發牌照、在屋邨範圍劃定小販認可區,既讓基層市民多一條謀
生途徑,也使市場更形活躍及多元化。

  公共專業聯盟本年就施政報告的建議還涉及多個範疇,包括社會流動、西九與
文化政策、醫療改革、氣候變化、普選和良好管治。全文見
www.procommons.org.hk/chi/report.htm


公共專業聯盟

文章編號: 2008100739100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