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冰島瀕破產 金融自由化惹禍

信報財經新聞
P14 放眼國際 2008-10-14


冰島瀕破產 金融自由化惹禍


  北歐小國冰島近年由於金融業極速發展,令國民人均收入躋身全球前列。然
而,就是這個人人嚮往的富裕小國,在席捲世界的金融海嘯中,卻成了第一個瀕臨
破產的國家。分析指出,冰島人目前正為該國銀行業的瘋狂擴張付出代價,亦有分
析表示,冰島是金融自由化的最佳負面教材,該國的下場,正警醒各國絕不能放棄
本國實體經濟生產。

  多個世紀以來,漁業和旅遊業一直是冰島的主要經濟支柱。但在近十多年來,
冰島人發現可以從金融業獲取巨額財富,於是以他們傳統的熱忱和無畏天性,投身
到這個新行業。1990年代中期,當局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銀行業大舉擴張,加上
近年能源價格飆升,歐美國家看好冰島的水力發電及地熱能源產業,於是積極在冰
島投資相關產業。由於外資大量流入,造成冰島貨幣克朗大幅升值,該國央行為遏
止因資金湧入而引發的急劇通貨膨脹,唯有不斷加息,利率一度升至15厘。


變身成放貸人

  在此情況下,冰島銀行業藉高利率大量吸收外國存款及套利熱錢,規模迅速膨
脹。而吸收了龐大資金的銀行,亦搖身一變成為放貸人,在極為寬鬆的管制下把資
金轉投到歐美國家,購買高風險、高回報的金融產品,冰島銀行也成為躍居歐洲最
耀眼的新興金融業。今年9月,冰島銀行業的資產總值高達該國國民生產淨值的八
倍。換句話說,冰島的發展已不再依靠本國實體經濟,而是依賴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


資產膨脹靠借貸

  分析指出,冰島銀行的急速膨脹,其大部分資產都是借貸得來的。他們雖然要
還債,但早一段時期還款不成問題,因為還有地方能借到更多的錢償還舊債。此
外,這種做法亦一度讓冰島嘗到了甜頭,近五年冰島家庭平均收入增加了45%,去
年國民人均收入高達6.38萬美元,高居全球得四。


虛浮基礎釀危機

  然而,冰島創造出來的經濟奇迹,是建立在信貸過度膨脹,以及銀行依賴借貸
進行高風險經營的虛浮基礎之上。這種完全脫離實體經濟的虛擬經濟在極度膨脹
時,就會形成經濟泡沫,最終引發金融危機。分析指出,當金融危機來襲時,歐洲
銀行要比美國金融機構更脆弱,因為美國的銀行每放貸96美仙,就需1美元存款為
基礎,而不少歐洲銀行每放貸1.4歐羅,往往只有1歐羅存款支持,其餘差額由金融
市場借貸補足。


人均欠20萬美元

  冰島銀行的脆弱程度,是歐洲同業之最。據統計,該國四大銀行所欠外債高達
1383億美元,但國民生產淨值僅為193.7億美元,冰島央行能動用的外國資產亦只
有54億美元。隨着金融危機的爆發,全球銀行業借貸利率上升、資本流動性驟降,
冰島亦首當其衝,隨即陷入困境,再沒有銀行願意借錢給冰島的銀行,因為它們的
債務規模實在太龐大。截至上周四,冰島三家最大銀行均已由政府接管,該三家銀
行所欠債務共計610億美元,以冰島約三十二萬人口計算,相當於包括兒童在內的
每名冰島人身負約20萬美元債務,頓然成為全球負債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惡性循環劫難逃

  冰島的金融體系崩潰後,外資亦迅速撤離,投資者開始拋售克朗,令其滙價自
年初迄今貶值了超過60%。對於大多數物資均需進口的冰島來說,克朗重挫造成包
括食品、能源以及日常生活的一切商品價格飛漲,令最近的通脹率升至14%的水
平。通漲升溫和克朗走低,又會令以外幣償還的債務還款額被推高,從而導致債務
負擔增加的惡性循環,把冰島進一步推向萬劫不復的境地。

  分析表示,冰島近十多年的經濟大起大落,可以說是金融自由化的最佳負面教
材,對於那些一心要把傳統實體經濟拋棄,企圖藉金融自由化吸引國際金融資金以
取得不切實際的高速經濟發展國家來說,冰島正提供一個沉重而慘痛的教訓。

文章編號: 200810143910057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4 放眼國際 2008-10-14


四處求援反應淡


  冰島從全球人均收入最高國家之一,瞬間變成人均負債20萬美元,令人關注該
國下一步的發展情況。分析表示,冰島為避過破產的厄運,正在苦苦掙扎,但最終
可能要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援,喪失金融管理的主權。

  冰島一旦宣布破產,表示該國無法償還債務,亦無足夠外滙支付入口貨品。若
不向外舉債,入口便會停頓。對冰島來說,沒錢支付入口是極大的問題,因為冰島
除漁產外,幾乎所有必需品都依賴入口。

  因此,為避免陷入破產局面,該國政府連日來四處求救,但其他國家忙於應付
自家的麻煩,沒有人願意伸出援手。英國甚至為協助國民取回存放在冰島銀行的資
產,威脅控告冰島,並要以反恐法凍結宣布倒閉冰島銀行在英國的資產。而冰島總
理哈爾德則作出強硬反擊,指控英國政府「欺侮弱小鄰國」,同時威脅會採取法律
行動回應。

  目前只有俄羅斯考慮提供幫助,兩國今天將在莫斯科就一筆40億歐羅的貸款舉
行談判。不過,分析指出,為了走出困局,恢復金融穩定,冰島最終可能被迫向
IMF求援。然而,接受IMF金融援助就意味必須接受該組織的嚴格措施,相關政策的
施行也將受到干預。因此,一旦邁出這一步,就意味冰島將成為第一個被金融海嘯
推倒的主權國家,金融政策要聽命於這個國際組織。IMF已應冰島政府邀請,派員
前往該國調查狀況。總理哈爾德說,尋求IMF的援助是「選擇之一」,但他不認為
會走到這一步。

文章編號: 200810143910058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4 放眼國際 2008-10-14


多國恐步冰島後塵


  金融海嘯破壞力驚人,冰島瀕臨破產,全球都在關注誰會是下一個冰島。分析
指出,冰島目前的情況,會為其他債務沉重的小國和本國投資者帶來連帶效應,從
而令冰島在這場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中,具有超乎其規模的重要意義。

  亞太國家中的南韓、澳洲等,在次按風暴中遭受到的損失雖然不多,但因其長
期以來高度依賴外資以帶動經濟增長,在全球信貸緊縮下增加企業集資的困難度,
並將受到今次金融海嘯的衝擊。此外,這些國家還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貸放比例過
高,意即銀行借出的錢,遠比可以支配的金額高。例如冰島銀行的貸放比例高達
228%,相信是全球最高的國家。亞洲國家中貸放比例最高的是南韓和澳洲,兩國均
高於100%,因此被認定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冰島。

  除南韓、澳洲兩國外,擁有全球最高大樓的杜拜,也因為建築資金依賴全球債
券市場,被專家認為有可能步冰島的後塵。分析指出,杜拜的高級酒店和房地產項
目一個接一個開發,但正是由於發展資金來自全球債市,令杜拜在短短數年內舉債
超過負荷。據統計,目前杜拜的外債規模已達該國國民生產淨值的60%,成為波斯
灣小國中借貸最多的國家。

文章編號: 200810143910059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
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
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