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 放眼國際 2009-07-24
標示關鍵字
美醫療改革威脅製藥業盈利前景
世界三大藥廠前天宣布業績均較預期為佳,反映全球經濟衰退,對製藥業的影響甚為輕微,各藥廠亦紛紛提高全年的盈利預測。但分析指出,藥廠目前不宜過份樂觀,反而需要關注美國醫療的改革,因許多提議中的措施對藥廠頗為不利,有可能大幅削弱製藥業的盈利前景。
全球主要藥廠近日相繼報捷,其中美國藥廠輝瑞(Pfizer)、Eli Lilly and
Co前天公布今年次季業績,均較華爾街的預期為高;總部設在英國的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同天公布季度業績,更有高達11%的盈利增長。而在本周初,另一主要藥廠默克(Merch
& Co)亦公布了理想業績,顯示全球經濟衰退,對藥業的影響甚微,各藥廠均相應提高了全年盈利增長,其中Lilly將原來預期每股盈利4至4.25美元調高至4.2至4.3美元,輝瑞從1.85至1.95美元調高至1.9至2美元,另一藥廠羅氏(Roche)更預期盈利將提高10%。
多管齊下降低開支
不過,有分析認為各大藥廠現在高呼勝利可能為時尚早,因為美國推行醫療改革,削減醫藥成本是重心之一,此舉將對藥業產生重大影響,並可能大幅削弱藥廠的盈利。數據顯示,截至2005年,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醫療開支佔其國民經濟產值(GDP)約9%,但美國卻一枝獨秀,醫療開支佔其GDP15%。分析估計,若這個趨勢持續,美國醫療佔GDP比重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升至三分一,屆時將造成嚴重的政府赤字,更多人沒有醫療保險。美國的醫療開支雖是全球最高,但美國人卻並不比其他國家更健康長壽,為此,美國進行醫療保險改革,成為政府首要任務之一。
在此情況下,美國總統奧巴馬計劃採取多項措施,既支持向富人徵稅為醫療改革結帳,又要求醫院作出1550億美元的貢獻,為四千多萬沒有醫療保險美國人的提供部分醫療費用。對於製藥業,白宮與參議院財務委員會在上月底亦與行業組織達成協議,促使藥廠同意在十年內承擔800億美元的醫療改革費用,其中360億美元用於替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Part
D藥物計劃的原廠藥(name-brand
drug)提供50%折扣,其餘則是用於節省成本方案,當中包括150億美元為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藥物提供的高額回扣。
雖然製藥業已與當局達成有關協議,但奧巴馬在前晚的演說中表示,他們仍可從製藥業取得1000億美元的捐助,但他並未交代增加藥廠貢獻的具體方案。此外,美國仍有議員認為不足。其中眾議院能源與貿易委員會主席韋克斯曼的意見最為強烈。他要求製藥業在未來十年放棄根據2006年政策改變而獲得的額外630億美元收入。當年的政策改變,令數百萬低收入長者不再享有Medicaid的津貼,並需為相同的藥物自行繳付較高的費用。韋克斯曼指製藥業從該次政策改變中獲得了意外之財。
遺忘措施漸惹關注
此外,韋克斯曼又尋求在新藥可享有的專利權上對藥廠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上周參議院以十六票對七票的表決結果,批准藥廠研製的生物科技新藥有十二年的市場壟斷權。這類新藥以治療癌症為主,是藥物市場上最昂貴及發展得最快的藥物,奧巴馬希望將其市場壟斷時間縮短至七年,而韋克斯曼則提出更短的建議,要求只准藥廠享有五年的壟斷權,之後就要向市場開放,讓其他藥廠製成非專利藥(generic
drug),令藥物價格大幅下降。若縮短市場壟斷權的建議獲得通過,對藥廠的影響將非常巨大。
分析指出,製藥業在美國醫療改革計劃中雖然遭受到巨大壓力,但總算避開了部分他們最害怕的措施,例如在美國國會提議的所有措施中,並未包括容許美國人從加拿大購入較便宜的藥物,亦沒有要求終結製藥業廣告宣傳的稅務優惠。有評論認為,這些廣告宣傳推動了昂貴藥物的不必要使用。此外,國會議程中也沒有談及給予聯邦政府新的權力,以便與製藥業談判藥物價格,此舉讓藥廠有較大的自由度,將藥物價格定得較高。不過,這些被遺忘的措施已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催足當局從速立法,因此政府有可能在稍後的醫療改革計劃中提出相關措施,到時製藥業將要面對更大的壓力,盈利亦會受到進一步影響。
文章編號: 200907243910078 標示關鍵字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6 放眼國際 2009-07-24
標示關鍵字
巨額投資遊說國會
美國醫療改革涉及製藥業的巨大利益,因此其行業組織及各大藥廠在遊說國會上均不遺餘力,投入大量資源以爭取議員通過有利該行業的措施,以及阻止提出不利行業的方案。
據非牟利組織「政治回應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ve
Politics)周二公布數據顯示,製藥廠過去十年在遊說國會上共投入接近10億美元的資金,比任何其他行業更多,並在政治競選上捐贈了超過1億美元,其中對民主黨的獻金增加得最為明顯。
統計數據又顯示,醫療及保健行業自年初開始即大幅提高了遊說的開支,單在1月至3月,醫藥行業的整體遊說開支便高達1.27億美元,是所有行業中最多的一個。在4月至6月期間,美國製藥業組織PhRMA花費了620萬美元於遊說活動,另有二十四間製藥廠或與醫療相關的協會各自再花超過100萬美元遊說議員,其中以輝瑞的投入最高,達560美元。
事實上,PhRMA在今年頭六個月已合共支出了1310萬美元於遊說工作,而輝瑞則支出了1170萬美元。行業組織與製藥廠全力以赴地進行遊說,是因為涉及的利益極其巨大,國會民主黨議員正爭取通過立法進行醫療改革,未來十年的總額可能達到1萬億美元,其中部分由削減聯邦醫療保險費用以作支付,並肯定影響到藥廠的收入,因此在過去多月由醫藥組織及藥廠派出的遊說團不斷到國會活動,希望將醫療改革對他們造成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
文章編號: 200907243910079 標示關鍵字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信報財經新聞
P16 放眼國際 2009-07-24
標示關鍵字
病患支付高昂代價
美國每年的人均醫療開支,比大多數發達國家為高,但醫療效果卻反而更低,分析認為源自多項因素。
首先,美國普遍採用更多更貴的醫療診治手段。由於美國的醫療是根據其服務來收取報酬,因此美國醫院和醫生偏好使用最先進、但同時是最昂貴的醫療服務、技術和藥物,這樣,醫生、醫院、醫療儀器公司、以至藥廠都會因此獲利。但許多時這些醫療手段並不能提供相應的貢獻,治療效果不見得比其他較便宜的方法好,大量資源實際上被浪費掉。
其次,美國的誤診賠償使醫生更多地使用保護性的防誤診手段,如不必要的醫療檢查等,或者採取較保守但較昂貴的診療方法。此外,醫院和醫生亦要繳付更高的醫療疏失保險費,令醫療成本進一步提高。
此外,美國醫療管理費用佔整體醫療成本比率過高,亦是造成醫療開支偏高的原因。分析指出,美國各州的法律不同,醫療體系亦存在巨大差異,但病人醫療資料記錄管理卻非常落伍,導致保險公司的人事和行政費用大增。有人估計,美國的醫療管理成本佔整體成本的31%,高於加拿大的16%。最後,美國的醫療取向出現問題。歐洲各國以預防為主的全民醫療系統,大部分醫療經費用在預防疾病上,令死亡率明顯下降。但美國的醫療費用大約有75%投放到心臟病、哮喘、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治療上,其中絕大部分是用在患者需要住院或急症等時候,這些搶救生命的醫療方法往往不惜成本,以致費用急漲,開支自然大增。
文章編號: 200907243910080 標示關鍵字
--------------------------------------------------------------------------------
本內容之版權由相關傳媒機構 / 版權持有人擁有。除非獲得明確授權,否則嚴禁複製、改編、分發或發布本內容。版權持有人保留一切權利。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
圖片 1
< 1/1 >
請點擊圖片放大或
下載
關於慧科 使用細則 私隱政策 下載 客戶服務
Copyright © Wisers Information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慧科訊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